2017年06月27日08:38 來源:北京日報
六、大力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建設全國文化中心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和軟實力。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更好發揮凝聚薈萃、輻射帶動、創新引領、展示交流和服務保障的功能,彰顯中華文化魅力,努力使北京成為文化繁榮發展、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最好的城市。
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廣泛開展愛國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和法治建設,落實到首都發展和社會治理實踐中。鞏固和拓展“北京榜樣”“百姓宣講”“中國夢365個故事”等宣傳品牌,發揮好公益廣告、文藝作品作用。堅持首都文明引領,豐富學雷鋒志愿活動,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面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切實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堅持黨管意識形態不動搖,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管好導向、管好陣地、管好隊伍,切實維護首都意識形態安全。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善于運用改革發展成果、群眾身邊事例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發揮首都哲學社會科學資源優勢,支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加強智庫建設,努力推出一批引領社會思潮、鼓舞人激勵人的重大理論研究成果,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影響力和話語權。健全社會輿情引導機制,圍繞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創新宣傳方法手段,疏導情緒,解疑釋惑,增進共識。加大支持力度,有效整合都市類媒體、網絡媒體,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嚴格對學校課堂、講座論壇、演出展覽、文化市場等方面管理,勇于發聲、敢于亮劍,決不給錯誤思想提供傳播渠道。高度重視網絡意識形態工作,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形成網上正面輿論強勢,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堅持基礎設施建設、產品服務供給和運營機制創新并重,優化公共文化資源配置,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導全民閱讀,推動文化藝術普及,推進戲曲進校園進鄉村,擴大群眾性文化活動的有效參與,更好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組織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積極推動以京劇為代表的戲曲藝術發展,支持各類文藝院團做好做優,豐富首都文藝演出市場。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與服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實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大對原創藝術作品的支持力度,鼓勵作家藝術家更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更多體現時代精神、首都水準、北京特色的文化精品。
傳承保護歷史文脈。堅持城市保護與有機更新相銜接,加強老城整體保護,構建涵蓋老城、中心城區、市域和京津冀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統籌長城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精心保護好世界遺產,凸顯北京歷史文化的整體價值,強化“首都風范、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積極拓寬保護視野,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全面保護、傳承、利用好各類歷史文化資源。嚴格城市風貌分區管控,加強主要功能區塊、主要景觀、主要建筑物的設計,打造新時期首都建設精品力作,彰顯城市文化特征,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推動文化改革發展。深化對首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的研究利用,強化國民教育、民間傳承、史志編修、經典普及,弘揚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積極培育創新文化。建設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文化與科技、信息、金融、旅游等產業融合發展,創新文化業態,促進文化消費,推動文化產業優化升級。深化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和文化企事業單位改革,優化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布局,不斷激發文化創新發展活力,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文化企業。擴大國際文化交流合作,推動文化走出去,傳播中華文化,展示大國首都形象。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聚焦各地黨代會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