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著力推動煤炭產業向“延伸循環型”轉變。延伸就是以煤炭為起點,往下游走,往終端產品走;循環就是以煤炭為中心,實現減量化、再利用、多聯產,做到對資源吃干榨盡。2013年全省煤炭產量達到9.62億噸,比2007年增長了52%,與煤炭產量持續增長相比,我省煤炭產業綜合性開發利用相對滯后,產業鏈條短、精加工比較欠缺、煤炭循環經濟沒有形成規模、產業發展過于依賴初級產品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煤炭的共生伴生資源利用程度也比較低,還沒有真正實現單一資源開采向綜合開發利用轉變。我們要堅持走延伸循環發展之路,這是促進煤炭產業轉型發展的基本途徑,也是有力的支撐。一要努力延伸煤炭產業鏈條。以國家綜合能源基地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煤炭衍生產業和非煤能源,形成煤炭、電力、煤層氣、煤化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元支撐的綜合能源產業體系。要加快推進現代化大型煤電外送基地建設,加快推進晉北現代煤化工基地建設,延伸拓展特色煤化工產業,優化提升傳統煤化工產業。這次調研中涉及到特色煤化工、傳統煤化工、現代煤化工的諸多問題,但方向是立足省情、理性選擇,市場導向、科技創新,揚長避短、突出特色,延伸拓展、優化提升。要加快推進煤層氣產業基地建設,這件事對山西意義重大。要按照我省已有的規劃,努力形成六大煤層氣勘探開發基地,構建五大瓦斯抽采利用園區,力爭在總產能和輸氣管線建設上有新突破。
到2020年,全省地面煤層氣總產能達到400億立方米,管線總里程突破1.5萬公里,氣化人口基本實現全覆蓋,使其成為我省建設全國綜合能源基地的一大亮點。二要大力發展煤炭循環經濟。我省產業結構以煤焦、電力、化工等傳統產業為主體,各類工業廢棄物排放量居全國各省(市、區)之首。必須堅持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在做好煤炭生產開發利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好煤矸石、煤泥、瓦斯、煤層氣和礦井水的綜合利用,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調研中我們看到同煤塔山工業園以塔山礦和同忻礦為龍頭,構建了煤炭-電力-建材、煤炭-電力-化工等多條循環經濟產業鏈,采煤企業和加工企業都實施清潔生產,園區內各個生產單元首尾相接、環環相扣,把傳統產業鏈中的廢棄物消化在循環鏈條中,最大限度降低了資源浪費和污染排放。我們要加大規劃、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力度,抓緊在全省推廣,進一步形成以園區為重點,企業與企業、產業與產業、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循環網絡體系,建立具有山西特色的煤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三要構建新的現代產業組織體系。要把發展循環經濟、提高煤炭資源循環率作為我省煤炭產業轉型的基本路徑。我省已制定 《山西省循環經濟促進條例》,要充分發揮《條例》對我省循環經濟發展的指導、規范和促進作用。要把推進產業集聚發展作為產業轉型的重要途徑,把循環經濟園區建設作為產業轉型的主要載體,構建循環經濟的標準體系。按照產業向園區集中的理念,依法促進各類企業向園區集中,按照循環經濟模式對工業園區進行規劃、建設和改造。這個園區不是簡單地把同質的企業歸并在一起,而是建立循環的模式,互為產品,互為上下游。四要構建資源資產化、資本化、證券化運行機制。要構建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證券化的管理體制和機制。要積極推進省級產權交易市場與國內外重要產權交易市場對接聯網,促進企業跨區域并購重組,國有產權跨區域流轉,加快資源型企業上市融資步伐,對已經上市的7家煤炭企業加大植入優質資產推進整體上市,提升煤炭產業延伸循環的發展和融資能力,推進煤炭延伸產業和循環產業快速崛起和壯大。
(五)著力推動煤炭產業向“生態環保型”轉變。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煤炭企業在資源環境問題上都必須肩負起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群眾的責任,堅決實現煤炭產業由環境破壞型向環境友好型轉變,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剛性要求。一要嚴格實施 “三個同步”。今后我們省所有新建煤炭項目的環保設施必須與項目主體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產。二要加大采煤沉陷區治理。多年來,我省在采煤沉陷區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明顯成效,但欠賬太多,治理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剛才說到的大同南郊區、左云縣等地方的沉陷區問題,在全省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有些地方甚至更嚴重。全省要加快推進采煤沉陷區移民搬遷安置,對嚴重破壞的居民住宅、受損較輕的居民住宅分別采取搬遷重建和維修加固方式治理。按照省里規劃,到2020年基本解決采煤沉陷區受災群眾的安居問題,并力爭提前。今后,采煤新造成的沉陷區問題要按照“誰生產誰負責、誰開采誰治理、誰損壞誰搬遷”的原則,把企業在開采中造成的采煤沉陷問題降到最低限度,把采煤沉陷的治理責任明確落實到煤炭生產企業和各級黨委、政府。三要實施礦區生態修復。企業要制定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規劃和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因地制宜確定礦區生態修復目標,實施土地復墾、林地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景觀修復、礦山生態公園等多模式修復,完善礦區廢棄地調查和復墾規劃工作,嚴格土地復墾標準,鼓勵社會資金開展復墾,政府給予適當補貼,并且納入耕地占補平衡、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增減掛鉤等等政策獎勵范圍,對新辦礦業企業實行土地復墾費預存制度,加強礦區生態修復技術的系統研究和商業化推廣。四要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解決煤炭開采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不能靠一事一議,必須要有制度化保障,要在煤炭資源稅改革中考慮賦予煤炭資源稅生態環境保護的內涵和功能,完善資源有償使用、環境損害賠償、環境污染責任制度。要探索推動煤炭企業外部成本內部化,改革煤炭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反映資源完全成本。要利用轉型綜改試驗區創新生態環境治理市場化體制,探索第三方治理模式,建立第三方監督與治理機制,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責任追究。要引入市場化治理手段,實現礦區居民利益補償的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
(六)著力推動煤炭產業向“安全保障型”轉變。大家都知道,煤炭是高危行業,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是為數不多的以死亡率作為考核指標的產業。我們省又是煤炭生產大省,每天都有40萬煤礦職工在地下生產,人命關天。我們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 “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的重要指示,始終把煤礦安全生產放在首位,常抓不懈。這里我想強調這么幾個方面。一要全面認識煤礦安全生產面臨的形勢。我們要充分看到、肯定經過多年努力我們省安全生產狀況取得的成就,更要看到我們省的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高瓦斯礦井、水文地質類型復雜礦井還大量存在;整合礦井的隱蔽性致災因素還大量存在;違規生產建設行為等各種不安全因素還大量存在;煤礦安全生產投入減少、監管力量不足等問題還大量存在。這就是說,我們省煤礦安全生產形勢仍然十分嚴峻。我們要始終對安全形勢保持清醒頭腦,時刻牢記 “三個絕不過高估計”,不斷強化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和底線思維,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二要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要進一步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和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強化安全生產是各級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的第一責任,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職工積極參與、社會支持監督的安全生產工作格局,形成人人都有責任心、事事都有責任制、處處都把責任落到實處的工作機制和氛圍。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所有企業都必須做到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訓到位、基礎管理到位、應急救援到位,確保安全生產。三要全面加強安全工作措施。認真落實新修訂的 《安全生產法》,當前要重點抓好煤礦生產領域的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決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漏洞、決不能丟掉任何一個盲點、決不能留下任何一個死角,有重大隱患的要堅決停產整頓。要加快解決安全生產中的重大問題,比如我們在調研中看到的斜井人車,乘坐人數多、安全風險大,要抓緊淘汰。省煤炭廳要拿出具體意見,省五大集團要限期淘汰。就是要一級抓一級,層層立下軍令狀,確保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以上講的六個轉型,實際上都是煤炭及相關產業的轉型。我們在做好煤炭轉型這篇大文章的同時,也要在煤炭之外下功夫,切實改變 “一煤獨大”的產業格局,實現全省經濟的轉型發展。我們要清醒地看到,“一煤獨大”難以強省、更難以富民的嚴峻現實。我們也要看到,今后控制煤炭總量、價格也不會大幅度上漲的趨勢,我們省加快發展將面臨巨大的壓力,而且將經歷較長的艱難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