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端端
山西省委、省政府召開會議,對推進全省民營經濟發展進一步作出部署、提出要求。期間,王儒林談破解政商關系難題:有交往不能有交易?梢哉f一語中的,給政商關系支招,明確了“紅線”。
隨著金道銘、杜善學、令政策等多名高官被查,山西省落馬的省委常委已經超過三分之一,一時成為官場腐敗的“重災區”。山西發生系統性、塌方式腐敗問題,很大原因都要歸結于“黑金”煤炭資源開發下形成的復雜的政商關系,領導干部與商人“穿一條褲子”,勾肩搭背,權錢交易,違法亂紀,不僅污染了社會風氣,踐踏了公平正義,更嚴重影響了地方經濟。
其實,官員仕途被政商“朋友圈”終結的現象屢見不鮮,比如,季建業受賄的1132萬余元贓款中,90%來自于與他相識二十多年的三個“老友”;廖少華轉戰多地任職,湖南籍商人陳春章一直跟隨其左右做生意,并先后向廖行賄394萬元;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就曾多次為“朋友圈”中的礦老板非法獲利提供幫助,致使國家財產損失接近19億元……梳理近年來多名落馬官員的墮落軌跡不難發現,“朋友圈”不知不覺已成為導致官員落馬的一大“陷阱”。
高官貪腐多“金主”,政商關系為何敢屢碰紅線?究其原因,一些官員將朋友關系異化為“禮尚往來”,為權錢交易等腐敗埋下了隱患,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那么,什么樣的政商交往之道才是正常而健康的呢?可以說,地方經濟要發展,官商沒有交集、沒交往是根本不可能的,地方官員抓經濟必然要和民營企業打交道,與企業家交往,不打交道、不交往,怎么發展民營經濟?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賓,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劃出公私分明的界限。”筆者認為,“有交往不交易”是政商關系新期待,不能“勾肩搭背”,更不能“背對背”,不作為,要“各安其位、各負其責、各得其所”。要進一步厘清權力邊界,構建預防機制,按照規則出牌,守住底線,要相濡以沫,共度時艱,更應該相忘于江湖。其實,政商關系是反映時代風尚的“晴雨表”,良性的政商關系能夠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而在唯利是圖、突破底線的畸形政商關系下,經濟社會發展將會面臨“劣幣驅逐良幣”的困境。
因此,要堅決杜絕畸形政商關系,一方面,政是政,商是商,兩種分屬不同的社會角色,雖然因工作關系會產生“交集”,但“交集”的過程應當各司其職,各行其道,決不允許有“交換”“交易”!敖患敝髴敻鳉w各道,相敬如賓,恪守底線,秉持君子之交淡如水,光明正大。對發現的官商勾結、權錢交易的案件線索,及時核查、嚴肅懲處,絕不手軟。同時,對行賄者也絕對不能輕易放過,要加大打擊力度,建立失信懲戒機制,提高違法成本,引導企業守法經營。
另一方面,要從制度上進一步明確領導干部與商人交往的行為規范,細化交往細則,立規矩、明紀律,健全完善“權力清單”與“負面清單”,讓領導干部明白哪些能為、哪些不能為。同時,強化領導干部日常監管,厘清權力邊界,把權力關進“籠子”里,用制度管權、管錢、管人,念好約束權力的“緊箍咒”,把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等公共資源交易,納入規范化、法制化軌道,徹底鏟除腐敗滋生的土壤。
不可否認,在反腐高壓態勢下,官商勾結有所收斂,“不敢腐”日漸形成,但另一種消極現象卻出現了:一些地方為了與商人保持距離,避免負責任、受牽連,對企業“軟拒絕”,官員也變得懶政、怠政,甚至出現“不接電話、不批文件就是一些官員的新常態”的現象,過去的“勾肩搭背”變成了“背對著背”,這是不得不面對的新問題。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規范官商關系,除了消除權力尋租、權錢交易的空間外,還要給正常的政商交往提供健康交流的環境和平臺,不斷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對尸位素餐、碌碌無為的干部,該撤換的撤換,該問責的必須嚴肅問責,防止懶政怠政等“為官不為”現象的出現。
網評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