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讀書的民族沒后勁
王琛 攝
閱讀擬立法引發的議論還未散去,“猶太人年均閱讀64本書,而國人年均讀書不到5本”的消息,又刺激著大眾的神經。
做客上海書展的著名作家賈平凹,在欣喜于書展的熱鬧之時,也感嘆“真正讀書的人少之又少”。他說:“如果人人都不愛讀書,國家的發展就沒后勁了。”
現在每年出版這么多書,能留下來讓大家繼續關注的書,不是很多
■來到上海后,我才能對西北邊遠地區的生活狀態有更深刻的體會。換一下思維,能給我帶來很多靈感。
■經典書籍的價值往往要在人們仔細閱讀之后,才會凸顯出來。
解放周末:您今年來參加上海書展,上海書展吸引您的是什么?
賈平凹:我參加過北京和廣州的書展,這是我第一次來參加上海書展。
我出生在西北鄉下,常年生活在西安,一般不愛出門,能不見人盡量不見人。但是對于搞創作的人來說,我覺得有些地方還是必須要去一下,比如上海。
上海是中國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繁華、時尚、先進,來到上海后,我才能對西北邊遠地區的生活狀態有更深刻的體會。所以,不管干點啥,我每年必須得到上海來走一走,看一下上海人都在做些啥,感受一下這里的氣息。換一下思維,能給我帶來很多靈感。
解放周末:在當今社會中,您覺得書展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賈平凹:辦書展、搞讀書節肯定是好事。現在新書很多,書展能提供一個機會,向整個社會推薦一下這些新書。
從表面上看,書展都特別熱鬧,但實際上,真正讀書的人還是不多。但我想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要辦書展,鼓勵人們去讀書。以前,出版社出本新書,肯定有人看;但是現在你要是不宣傳,基本就沒有人注意了。上世紀80年代,寫一篇文章、出一本書,作者可能就出名了;現在你寫十本書,也往往沒多少人知道。大家都不怎么關心這個了。所以,就更需要書展這樣的平臺。
解放周末:雖然書展對推介新書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有人認為書展對于人們閱讀經典,推動得還不夠。
賈平凹:但起碼它讓大家知道了這些書的存在,這也是很重要的。
經典書籍的價值往往要在人們仔細閱讀之后,才會凸顯出來。而且我們現在認為的經典,剛出版的時候也都是新書,被人了解、接受和喜愛,都是需要時間的。現在每年出版這么多書,別說經典書籍了,就是能留下來讓大家繼續關注的書,也不是很多。這恐怕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特點。
話說回來,比如像四大名著這樣的經典,又是在多少作品中大浪淘沙留存下來的呢?所以說,如果每年、每個月、每家出版社、每位作家都出本經典書,那是不現實、不可能的事,也不能那樣來要求。當然,媒體和社會還是要呼吁多出點好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