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讀書的民族沒后勁
要“改造讀者”,不能只跟著社會需要走,也要叫大伙跟著咱走
■漢字包容量大,概括力強,也形象有趣,這些是外國文字比不得的。
■如果這道菜不好吃,還要求你靜下心去品嘗去回味,那能吃下去嗎?
解放周末:1978年,通過您的作品《滿月兒》,很多人知道了賈平凹這個名字。從那時起,您一直筆耕到了今天。您覺得文字帶給了您什么樣的力量?
賈平凹:不管是讀書還是寫作,都從文字開始,它是最直接的。看書,第一眼面對的就是文字。在文字上下的功夫多了,文字就會產(chǎn)生一種力量。不管說你寫的啥故事,寫的啥內(nèi)容,如果你的文字不好,拉不住人,人家讀上一兩段就看不下去了。
解放周末:在您看來,什么樣的文字才是好文字?
賈平凹:實際上,就是把你的故事里人物的情緒準確地表達出來,它就是好文字、好語言。漢字包容量大,概括力強,也形象有趣,這是外國文字比不得的。也正因此,養(yǎng)就了我們“一言以蔽之”的文統(tǒng),再大的事情,用幾個字就概括出來了。比如“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是中國老百姓日常行為的道德總則,每個字都用不著多解釋,村里不識字的老漢都能明白。
解放周末:用文字凝結(jié)的書籍首先是一種文化的產(chǎn)物,同時也具有商業(yè)屬性。作家在表達思想、描述感受的同時,是否還能保有獨立性?
賈平凹:現(xiàn)在的作家確實比較難當,要寫純粹的文學作品很難,因為如果沒市場,連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所以,堅持下來的人特別少。除非你已經(jīng)出名了,對大家都有影響了,你還能堅持你的寫作,起碼有出版社愿意給你出書。
其實不光在我們國家,全世界都是這樣,每家出版社首先考慮的可能都是利益問題。你寫得很好,但賣不動,也就沒辦法。所以,現(xiàn)在有很多人在網(wǎng)上發(fā)表作品,網(wǎng)上作品也就特別多。這些作品在網(wǎng)上火了以后,大多數(shù)作家還是希望把作品印成書,他們骨子里對書還是有感覺的。如果沒有網(wǎng)絡,我估計好多作家冒不出來。
解放周末:您怎么應對這種商業(yè)化的氛圍?
賈平凹:我覺得作者和讀者的關(guān)系就像一個家庭里的成員,得互相學習。一個家庭里,妻子太依附丈夫不行,太獨立也不行。我曾說過要“改造讀者”,“改造”這個詞的意思就是,不能只跟著社會需要走,也要叫大伙跟著咱走。當然這話不一定對,但確實是我的一種真實想法。
解放周末:不迎合,不湊熱鬧,這樣出來的作品,也許才能更讓讀者珍惜。
賈平凹:是啊,如果真的發(fā)現(xiàn)了好書,讀者肯定會靜心閱讀。就像我們吃飯一樣,菜好,肯定就吃得津津有味。如果這道菜不好吃,還要求你靜下心去品嘗去回味,那能吃下去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