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為何無人可訴
心理有壓力,向誰去傾訴?
“很多干部幾乎沒有傾訴的對象。”王裕如說,“在公務員系統,同事關系比較微妙,往往同事就是自己潛在的競爭對手,一般人都不會讓同事分擔自己的難題、壓力、痛苦,甚至患了病也不想告訴同事。有些擔任領導職務的,要在下屬面前保持形象,苦惱更不可能向下屬說了。”
那家人呢?王裕如說,一般在單位做干部的,在家也是頂梁柱,有委屈、有壓力不習慣向家人訴說。“如果沒有‘鐵桿朋友’,他們就無處傾訴了,可誰能保證這個‘鐵桿朋友’永遠‘鐵桿’呢?”
曾有專家提出,現在不少干部是“三門干部”——出了“家門”進“校門”,出了“校門”又進“機關門”,缺少應對復雜局面、處理實際問題的歷練,所以心理素質不行。
不過,基層雖然能夠鍛煉人,但它本身也是心理問題的高發區。“尤其是在‘窗口’工作的,壓力更大。”王裕如曾經坐在某信訪辦公室里,看著信訪接待員一整天不停地工作。“工作不僅繁重,而且程序化,很多是一時解決不了的老問題,他們在工作中很難獲得價值感。”
從學校到工作崗位,現有的教育體系也缺乏對學生心理上的關注。“聽說今年有三分之一的應屆畢業生報考公務員,這些學生都做好當公務員的心理準備了嗎?”王裕如說,有一次,她去外地給一所公安學校的畢業生上心理輔導課,課后,她讓同學們把想問的問題寫在紙條上遞上來。其中一張紙條上寫著,“王老師,一想到幾天后我就要成為一名警察了,我就緊張得連死的心都有。”
雖然很多地方都開始對公務員心理危機進行一定的干預,但往往側重政治說教,忽視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因此效果并不太理想。
“但干預總比漠視好。”王裕如說,“我們常給公檢法、監獄、教育等系統的公務員講授心理知識,雖然這些講座并不針對他們的心理問題,但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能讓他們更容易理解工作對象的心理狀況,實際上也緩解了自身心理上的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