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面對霧霾,“美麗上海”怎麼實現?
楊:上海有一個三年環保行動計劃,現在進行到第五輪。每一輪投入五六百億,甚至七八百億。以前側重於治“水”,比如蘇州河的綜合治理,今后會加大大氣治理。我們將根據目前已知的霧霾形成原因,出臺相應的治理措施: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強化機動車排放控制,全面推進燃煤污染治理,加強揮發性有機物防治,加大揚塵控制力度等。此外,還將加強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力爭用若干年時間,使上海全面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誠信:不單是道德層面的東西,更要靠制度層面的安排
國際化大都市大多是信用完善的城市,誠信、契約精神一向為人樂道的上海,在全國率先推出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方案。
問:上海根據信用信息把生產型企業分成 ABCD四級。在您眼中,“誠信上海”應該是什麼樣子?
楊:當誠信上升到體系建設,就要具體到對不誠信受罰、誠信受激勵的制度安排。無論企業還是個人,在經濟活動當中有不誠信的行為就要留下記錄,通過第三方中介機構整理成信用報告,在辦很多事時要提供給相對方查詢。這樣,對不誠信的懲罰會形成制度案本。我們希望政府部門首先使用信用管理。這對社會和整個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
心聲:“我和這個城市同呼吸共命運”
生於上海、長於上海,59歲的楊雄除了在西雙版納插隊8年和外出求學外,一直工作在上海,直至走上上海市長的崗位。
問:從1985年中國社科院研究生畢業至今,您一直在上海工作。對上海,有一種什麼感情?
楊:我生在上海、長在上海,中間插隊當知青,1977年考大學,然后又讀研究生,再回到上海。我和這個城市同呼吸共命運。我們這一代人比較苦,像我比較幸運,我的很多同輩人——小學同學、雲南知青,回城后工作都很艱苦。我覺得有責任把這個城市建設好、管理好,讓市民能夠不斷地改善生活狀況。我既是建設者,今后老了,也是這個城市發展成果的享受者。
問:希望上海市民若干年后對您有一個什麼樣的評價?
楊:作為市長,首先是市民﹔今后不做市長,就是一個普通市民。圖名也是一種私心,會妨礙你的公正思維和決策。現在就是認認真真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在任期裡面能夠扎扎實實為上海人民,為國家多干一些實事。
(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記者陳良杰 徐壽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