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6月26日電 (萬鵬)今日,人民日報理論版刊出“任理軒”署名文章《認識把握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飛躍》,作為近期推出的“論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系列的第二篇,文章指出,習近平同志提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我們在新時期奏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曲和交響曲定調、譜曲,升華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實現了認識把握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新飛躍。我們將今日刊發的第二篇文章主要內容摘編提煉如下,以饗讀者。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彰顯社會主義本質
“協調推進”有明確的本質屬性、內涵外延。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本質屬性是社會主義的,彰顯社會主義本質,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有機統一,推動社會主義實踐,發展社會主義事業。
進一步解放社會生產力。辯證把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是認識把握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總鑰匙”,也是對執政黨的本質要求。長期以來,我們黨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中認識把握社會主義基本矛盾,把解放生產力放在突出位置,不斷調整兩者關系。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作為最根本最緊要的任務,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改革和調整生產關系的著力點和目的。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改革經過三十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進一步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是硬道理,發展生產力是第一要務。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在我國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二后提出來的,相對于過去,面對和要解決的是發展起來后的發展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問題,促進國民經濟由大到強的問題。“往高處走”不易,“往更高處走”更難。現在,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有人見到困難就唉聲嘆氣,有人看到成績就頭腦發熱。
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社會活力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生生不息、創新發展的生命力,是檢驗生產關系與生產力是否協調的一把尺子。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以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胸懷,迎頭趕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潮流,跳出條條框框限制,克服利益關系掣肘,從制度層面為增強社會活力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激發人民的激情和活力,匯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
“協調推進”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
“協調推進”屬于整體推進、統領統合推進,就是總攬全局、統率各部、協調各方的推進,既推進生產關系同生產力相協調,又推進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適應。在推進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適應上,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又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
讓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適應原理發揮更大現實作用。辯證把握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是認識把握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總開關”。習近平同志指出:“只有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結合起來觀察,把社會基本矛盾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才能全面把握整個社會的基本面貌和發展方向。”這既是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原理、揭示治國理政規律的科學論斷,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乃至“訣竅”。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依據的就是這個科學論斷,揭示的就是這個客觀規律,展示的就是這個“訣竅”,著墨處在于進一步理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更大發展。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法治建設是現代上層建筑建設的集中體現。“法網”健全,法治才能健全,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習近平同志強調:“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就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要在法治建設上著力建立健全“五大法治體系”,即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更是現代國家的一個特征、一個標志。習近平同志指出,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的。相反,一些國家雖然也一度實現快速發展,但并沒有順利邁進現代化的門檻,而是陷入這樣或那樣的“陷阱”,出現經濟社會發展停滯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種情況很大程度上與法治不彰有關。應該明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幅宏偉藍圖、一個浩大工程,“仍在路上”,不可能“立拍立得”、馬到成功。我們不能以西方憲政之法為法,因為那會走向邪路、犯下顛覆性錯誤;也不能因為有人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而喪失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信心。
深刻領會社會主義精髓要義,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共同富裕
“協調推進”包括目的和過程,追求的是發展特別是可持續發展。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的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推動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共同富裕,實現社會主義理想,開拓社會主義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為人類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公平正義體現人類文明進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在我國成為中等收入國家的時候提出來的,順應了人民對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新期待。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增強社會主義凝聚力、感召力、親和力的法寶,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優勢、道義優勢和制度優勢的原則標準。
實現共同富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發展方向,也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習近平同志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戰略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中,最關鍵、最核心的是“全面”。就是說,這個小康社會是使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是逐步消除城鄉差別、區域差別、行業差別的小康社會,努力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充分體現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普惠性。
促進社會主義對人類社會作出更大貢獻。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聯系世界最鮮明最直接最寬廣的價值紐帶,圍繞它而展開的交流交融交鋒不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向世人昭示,社會主義是人間正道,不但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將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首先是中國的,是對中國現在和未來建設發展的布局,借鑒了世界先進治國文化,同時對世界發展進步作出貢獻。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和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會進步的動力,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從嚴治黨是執政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