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學習
太平間是死者火化入土前的必經之地,而記者采訪發現,一些醫院和殯儀館的太平間卻發生異化,從寧靜之地變質為“扒活人一層皮,發死人身上財”的圈錢宰人之地。“要看最后一眼,先交2萬元押金”、“不買貴的,就是不孝”,種種亂象背后,凸顯政府的監管漏洞和基本公共服務缺位。(4月3日,《新華網》)
死者為大、入土為安是我國歷來的傳統,于逝者親屬來說,沒有比讓逝去的親人安靜的走更大的事了。也正因此,一些殯儀館將逝者看成了“唐僧肉”。為多“吃上”一口,可謂花招百出:冷藏費、看存尸體費、消毒費、裝卸尸體費、遺體裝袋費、裝木棺費、洗遺體費、穿脫衣費、遺體整理費、衛生包費、勞務費……真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辦不到的。
按道理說,殯葬服務作為一種行業,收取合理的費用未嘗不可,然而,當下的現狀是:合理的費用翻翻收,無理的費用想法收。總而言之,只要讓他們沾上邊就必須得辦“奢華”,否則,就是親人大大的不孝,殯葬服務儼然已成了“搖錢樹”。
對于殯葬業亂象,雖然民政部曾發出呼吁。但這種只對喪者家屬勸導不對亂象治理的宣傳,顯然是在隔靴搔癢,難有實效。從理論上說,當遭遇“不孝”“不吉利”“不公開”的霸王式服務時,可以從容面對,理性消費。然而,到實際中沒有啥操作性,誠如報道中那位家屬所言,服務了一半突然要求加價,誰敢不同意?誰又能承受得住老人穿上壽衣又脫下的壓力?到時不用說別人戳脊骨,就是自己心里的那道坎也難過。
要讓殯葬服務回歸本真,民政部門必須要有所作為。雖說民營資本進入殯葬服務是造成亂象的直接原因,但各級民政部門仍是當之無愧的監管者,就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其完全可以通過建立行業操作規范等手段,來阻斷非法謀利行為。
所以說,殯葬亂象并非無治,其關鍵是在于有關部門有沒有治理的決心。希望有關部門抓緊發力,莫讓人民群眾再有“死不起”之嘆。
相關鏈接:
相關專題 |
· 于騰洋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