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到鄂州市長港鎮峒山村調研。他指出,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鄉村,是要給鄉親們造福,不要把錢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說“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層白灰,一白遮百丑。(新華網,7月22日)
雷德菲爾德在《民俗社會》寫道,“老人們可以察覺到,年輕人所干的事也正是他們在同樣的年齡所干的事,而且也是他們認為正當和適當的東西,換句話說,這樣一個社會幾乎是永遠不變的。”這樣一段描述揭示了農村封閉性強、變化緩慢的特點。
中國的問題就是農民問題。沒有農民的現代化,中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現代化。隨著現代化的快速推進,人們急于改變現狀的心情就越加迫切。“拆舊房、蓋新房,村子從此變了樣”,也成了一些地方建設新農村的“良方”、“妙計”,更有甚者干脆“新瓶裝舊酒”、“敗絮縫新袍”,給子虛的政績“涂妝”、“抹彩”。縱然看去是傾城粉黛、楚楚動人,也不過是華而不實、徒有其表。
“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最為群眾所痛恨、所不恥,給我們留下的教訓也是沉痛的、深刻的。強調新農村建設不“涂脂抹粉”、不“裝修圍墻”,在于新農村建設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需要把造福群眾的福祉落到實處,防止做表面文章。
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如火如荼的開展,各級黨委要堅持從嚴、務實,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著力解決群眾反映突出的“四風”問題。要突出一個“實”字,對查擺出來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等問題,務必做到果斷處置、懲治嚴厲。
“樹德莫如滋,云疾莫如盡”。各級組織部門需以此為契機,既要清除為虛擬政績、數字政績“粉飾太平”的歪風邪氣,更要勇于革新干部考核的評價體系,而群眾就是改革最好的突破口。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擅長卸去干部政績的“妝容”,對其“里子”的容貌知之甚詳。政績“素顏”的美丑評判,群眾最有發言權,這需要打破干部的封閉評價體系,引入群眾評價干部環節,并充分保障群眾評干部、議干部的權利,讓干部的政績考核由群眾說了算,形成對干部施政行為的長效監督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