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的相繼“亮劍”,全社會掀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之風,“豪華剩宴”明顯減少,鋪張浪費有所收斂。
然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門,“舌尖腐敗”依然存在,甚至在中央明令禁止之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中央厲行節儉之風的號召下,為了更有效地狠剎公款吃喝歪風,下一步亟須“變招”,用制度建設鏟除“舌尖腐敗”生長的土壤。
“舌尖腐敗”暗度陳倉
春節前一周,就職于北京某知名粵菜酒樓的大堂經理陳家祥被通知可以在家過年直到正月十五,這在他工作的6年間還是頭一次。“往年春節期間生意很火,今年10桌以上的宴請基本上全部退訂,就連三四桌的宴請也退訂了將近一半。”陳家祥說。
然而春節前夕,一些省、區、市的駐北京辦事處卻門庭若市。在對湖北、河南、福建、廣東、江蘇等10余家省級駐京辦進行的暗訪中,記者均被告知,此后一周,餐廳的包間和宴會廳都被預訂。福建省駐京辦中餐廳一位服務員告訴半月談記者:“我們餐廳包間主要以接待領導和大商人為主,人均消費一般都要千八百元。”一名服務員告訴記者。
今年2月18日,記者暗訪了位于北京某高檔小區內的浙江省某縣級市駐京辦中餐廳,恰逢這里舉行“答謝晚宴”。服務人員介紹,除了價格不菲的15年茅臺外,就連清蒸河豚等高檔菜肴的食材,都是從南方空運而來。
在高檔飯店、酒樓遭遇“退訂潮”的同時,一些單位卻暗地將公款吃喝的“陣地”轉移到裝修考究的內部餐廳、干部療養院等處。目前,全國未納入商業酒店序列的各級黨政機關、大型國企的培訓中心超過1萬家,一些培訓機構事實上成為集住宿、餐飲、娛樂等為一體的星級豪華賓館。服務項目除住宿和飲食外,甚至包括洗浴、按摩、美容、保齡球等,一些安排在這里的會議,在小半天的議程后,安排大量時間“放松”。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大量商業酒店序列之外的辦事處、會所、內部餐廳、干部療養院若不加以規范,極容易成為腐敗的藏身之地。“當年陳希同、王寶森、胡長清等人修建的私人‘行宮’,對外掛的不都是培訓中心的牌子么?”
“舌尖腐敗”背后是“筆尖腐敗”
“吃的是魚翅、燕窩,喝的是茅臺、五糧液,要不是公款吃喝,誰能舍得;要不是領導簽字能報銷,誰敢這么胡整?”河南省某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縣委辦公室主任說。
這位辦公室主任告訴記者,由于該縣地處山區,交通不便,招商引資難度較大。所以一旦有上面的領導或是大企業老總來到縣里,縣里總是本著“再窮也要招待”的原則,盡可能提高招待標準。“所謂的‘接待標準’,過去就只是個參考,現在連參考都不參考了。我當辦公室主任5年了,記憶中凡是接待,沒有一次不是找‘一把手’簽字,然后財務‘特事特辦’的。再說有了‘招商引資’這個幌子,領導通常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事實上,早在200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國內公務接待應當堅持有利公務、簡化禮儀、務實節儉、杜絕浪費”,此后各地陸續出臺關于公務接待工作的地方性規定。然而據記者了解,由于這些規定相對都比較宏觀,缺乏具體、硬性的內容,因此在現實中并未得到有效執行,有的甚至淪為一紙空文。
莊德水認為,制定詳細、具體、可操作的接待標準勢在必行,但這只能算是走完了第一步,也就是管住了“吃飯的嘴”,更重要的是要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從而管住背后一只只“簽字的手”。“‘舌尖腐敗’在相當程度上,其實就是‘筆尖腐敗’。”
針對近期頻頻被曝光的公款吃喝“轉戰”駐京辦、高檔會所、內部餐廳等情況,青海省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宗福認為,從深層而言,這是由于各單位預決算管理存在問題,“三公”經費沒有真正公開。“一個機構每年經費1000萬元,實際花了900萬元,剩下的100萬元,除了發給員工作福利就是在飯桌上消耗掉。由于總錢數沒變,想怎么花不想怎么花,還不是領導大筆一揮的事么?”趙宗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