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0日11:01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確保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這一令人耳目一新的目標,近日成為社會各界的關注焦點。
“翻番”這樣的表述,在過去三十年的政治語匯中并不鮮見:自改革開放伊始,黨的十二大就提出“到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十六大時又提出“到2020年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十七大再次提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我們不難發現,“翻番”的著眼點,始終在GDP。對居民收入增長提出具體的量化目標,這還是頭一次,而從國民生產總值到居民人均收入的這一變革,盡管只是六個字,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過去三十多年,我們之所以能夠實現經濟持續高速成長,從一窮二白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的目標導向可謂功不可沒,然而另一方面,國民的收入雖然同樣實現增長,卻并沒有GDP那般突出,并且隨著通貨膨脹、物價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費占GDP的比值,不但沒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一部分人”確實先富了起來,但先富帶動后富的目效應卻沒發揮到位:錢包還不那么充裕的民眾,在住房、醫療、教育、社會保障多重壓力下,并不那么敢于消費導致經濟發展模式過分依賴于外貿和投資拉動,影響了經濟結構和成長品質,而貧富差距的持續拉大,對社會和諧穩定亦構成了巨大威脅。
正是如此背景下,黨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標,顯得異常矚目。這不僅意味著黨和國家更加注重調節收入分配、人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而且昭示了一個發展中大國執政發展理念的重大調整:從對宏大總量的關注,逐步轉向對微觀個體的關懷,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將變得更加均衡和可持續,發展的成果也必將更加公平的惠及每一個國民。
放眼國際經驗,60年代,面臨經濟社會轉型的日本,適時提出了“收入倍增計劃”,促成了日本經濟的再度騰飛,時任日本首相的池田勇人曾說:“在高速增長的同時,若勞動者工資水平沒有與GDP增長比例同步增長,社會生產力與消費水平的巨大反差會阻礙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只有實施收入倍增才能解決國家經濟內需不足、產能過剩問題”。這樣的經驗,理應得到我們的重視和借鑒。
如今,目標已經提出,擺在我們面前的,便是毫無遲疑的付諸行動。收入翻一番,說難也不難,年均增長7%便可實現,然而收入增長并非一個數字工程,特別是在收入已經達到一定高度之后,要保持高速則意味著發展方式、分配制度的全面調整轉型,在利益格局、思想觀念多元分化的今天,這絕非易事。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唯有懷著決心和勇氣,昂首闊步改革前行,才能開創一個更加美好的前景。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八大系列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