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的重要講話,從世界歷史與近代以來我國社會變革的歷史過程和理論剖析的高度,深入闡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我們要深刻理解堅持這個總目標的重要性和科學內涵,正確把握中國特色制度模式的優勢和特色,增強我們的制度自信,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為指引,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制度模式。
一、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重要性和科學內涵
我們黨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為解決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一前無古人的事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縱觀全球社會主義發展歷史可以看出,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在實踐中沒有解決好的重大課題。我們這麼說,並不是苛求前人,而是指明解決這個課題的艱巨性和極端重要性。馬克思恩格斯有許多關於未來社會的科學預測。但是他們沒有經歷全面治理社會主義囯家的實踐,更沒有遇到后來社會主義囯家所面臨的大范圍、全局性、長時間的矛盾和問題。列寧在十月革命后不久就逝世了,盡管他生前已經看到了社會主義實踐產生的問題超出了預計,創造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舉措,但沒有來得及深入探索和實踐。后來,蘇聯對這個問題也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但也犯下了嚴重錯誤。今天,我們回過頭來分析蘇聯東歐失敗教訓,可以看出他們不但沒有解決好有效的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而且在這個問題上犯下的嚴重錯誤,是導致國亡政息的重要原因。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經驗和汲取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去我們提出過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第一次提出來的。實現了這個總目標就能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善的制度體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對於我們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在社會主義發展歷史上的重大意義,要有充分的估計。這是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
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基本內涵,是由兩方面內容即兩句話組成的有機整體。前一句話是講中國特色制度模式的選擇即根本方向,第二句是講中國特色制度模式的內涵和形成路徑。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對這兩句話不能割裂開來,不能隻講其中一句,而不講另一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它規定了全面深化改革也就是中國特色制度模式選擇的根本方向。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如果偏離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偏離了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就南轅北轍了。中國是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不能改。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后一句,指出了中國特色制度模式的內涵和這個制度模式形成的必經路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在內的一整套的制度和制度體系安排﹔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
中國特色制度模式中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是我們堅持獨立自主選擇自己的道路,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成功發展道路,形成了一套不同於西方國家的成功制度體系。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國治理體系就沒有弊端,不需要改革了,治理能力也不需要提高了。但是,怎麼改,怎麼完善,怎麼提高治理能力,我們隻能從中國國情出發,走自己的路。我們要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決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