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村航拍圖。
諄諄囑托
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
現場點擊
“明天要去鄧小平銅像前獻花的群眾請戴好口罩,黨員需佩戴黨徽……”
“我要去,這是我家每年的‘必修課’。”
“我報個名,我們家五個人。”
“我們家三個人。”
…………
8月21日下午,牌坊社區黨委書記李良國在社區群里發出消息,居民們紛紛報名參加。
距離廣安城區僅7公里的牌坊村(現牌坊社區),是一代偉人鄧小平同志的出生地。每年8月22日,這里的黨員干部和群眾都會自發地前往鄧小平故居,緬懷偉人。
1904年8月22日,鄧小平同志出生于牌坊村,并在這里度過了15個春秋的少年時光。歷經百年滄桑,鄧小平同志的家鄉,也早已今非昔比。
“作為土生土長的牌坊人,我見證了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李良國的記憶中,改革開放前的牌坊村,房屋破舊,道路泥濘,基礎條件差,鄉親們日子并不富裕。
鄧小平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后,勢不可擋的改革大潮很快在中華大地掀起了天翻地覆的歷史波瀾。浪潮很快傳到當時的牌坊村:有的村民開始外出務工掙錢,有的開始修建樓房,也有一些村民在村里就地開起了小廠。這個鄉村里,有了不一樣的活力。
進入21世紀,牌坊村又迎來了一次蝶變。2002年,根據鄧小平故居保護區整體規劃,牌坊村1700余名村民從故居保護區核心區陸續遷出。2004年鄧小平百年誕辰前夕,所有遷出的村民入住新建成的牌坊農民新村,住上了“小洋房”。
走進新村,粉墻黛瓦的傳統川東民居整齊排開,紅花綠樹點綴其間,公路通到家門口,每家每戶水電氣網一應俱全,還規劃了停車位……牌坊村搶抓紅色旅游發展機遇,引導支持村民開辦農家樂和農家客棧。
“鄧小平同志是個敢想敢拼的人,作為他的家鄉人,我們要繼承發揚他老人家的精神,為更美好的生活去闖、去拼。”蘇小勇是牌坊村第一批“吃螃蟹”的創業者之一。2003年,蘇小勇在家中辦起了農家樂;2004年,牌坊村內規劃修建飲食文化小區,蘇小勇搶先進入開辦“清麗園”農家樂,生意紅紅火火。
“沒有鄧小平同志,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外出闖蕩多年的蔣超,致富思源,2004年回到牌坊村建立佛手山食品有限公司,帶著大家走上致富路。
這些年,隨著鄧小平故里旅游區不斷提檔升級,吸引力與日俱增,已經成為一張靚麗的紅色旅游名片。牌坊村也依托鄧小平故里旅游區獨有的資源優勢,開發農村自然生態風光,發展農家旅游業,農家樂已達到39家,農家客棧97家。
掃描全市
從牌坊,看廣安。市委市政府牢記“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的諄諄囑托,帶領460萬廣安兒女乘風破浪,行穩致遠——廣安提前一年實現32.48萬貧困人口脫貧、820個貧困村退出、6個縣(市、區)摘帽,消除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抓機遇、促開放,我市融入國家戰略取得歷史突破,從“川東一隅”變成“川渝焦點”,從“區域邊緣”變成“戰略前沿”;廣安機場選址獲批,西渝高鐵廣安段即將開工,廣安人民的“機場夢”“高鐵夢”將逐步變為現實;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大幅提高,202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1307元,城、鄉居民收入人均額位于川東北第一。(廣安區融媒 廖小兵 記者 劉定春 文/圖)
來源:廣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