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国产成人无码中文理论,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国产成人热舞在线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走進(今日)廣安

廣安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綜述

2013年08月06日11: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改革開放尤其是1993年廣安建地區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廣安全市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奮起三次創業,加快富民強市進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堅持不懈地擴總量、調結構、增效益,實現了綜合實力大提升。堅持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聯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區以來,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1%,人均GDP突破20000元,達23410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32.8億,是1993的12.3倍。2012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2.2億元,同比增長14%,是1993年的18.1倍。強力推進工業強市戰略,大力實施“5+2”優勢產業培育計劃,201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058 億元,同比增長17.8%,是1998年(開始實行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口徑,工業均與1998年比,下同)的53.3倍;增加值增幅達到17.3%,增速居全省第6位;實現利潤52.2億元,增長19.7%,是1998年的59.9倍;新培育規模以上企業68戶、總數達到446戶,比1998年增加了 320戶,新增億元以上企業53戶,總數達到294戶,比2005年增加了 275戶(2005年前未統計這個數據,2005年為19戶)。工業的快速增長有效拉動了全市經濟快速發展,廣安開發區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工業園區建成面積達73.2平方公里,入駐企業達540戶。強力推進“八舉興農”戰略,著力培育優質糧油、柑桔、蔬菜、生豬四大主導產業,整體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糧食連年增產,總產量突破200萬噸臺階,特色優勢產業規模化水平顯著提高,廣安區被農業部授予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廣安市被省政府確定為整體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試點市,廣安市五區市縣全部納入全省秦巴山區和革命老區扶持范圍,全國土肥工作會、全省特殊困難區域連片扶貧開發現場會等重大會議相繼在廣安召開,農業的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強力推進“商貿活市”戰略,大力發展以旅游業、商貿業為重點的三產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中介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不斷拓展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空間,強化“外貿、外資、外經”聯動,2012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8億元,是199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0億元的13.4倍;全市接待境內外游客155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3.6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7.54億美元,是1994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500萬美元的50.3倍。強力推進“品牌興市”戰略,“超臣”、“寶珍”創建為中國馳名商標,“廣安鹽皮蛋”、“岳池黃龍貢米”、“鄰水臍橙”成為地理標志商標,“廣安市龍安柚”、“廣安白市柚”、“岳池黃龍貢米”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廣安被國家工商總局授予首批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范市。

二、堅持不懈地抓項目、增投資、強后勁,實現了基礎條件大改變。堅持組織大投入、建設大項目、推動大發展,舉全市之力興建了一批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發展的基礎條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1993—2012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237.7億元。其中,2012年全市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24.1億元,同比增長23.3%。綜合交通樞紐加速構建,襄渝鐵路復線建成通車,蘭渝鐵路廣安段實現鋪軌,廣安南站客站、貨場建設有序推進;鄰墊、南合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市公路總里程突破10000公里,縣縣實現通高速,廣安直達重慶江北機場客運專線投入運營,渝廣巴和遂廣高速公路廣安段主要控制性工程開工建設,廣安港達到開港試運行要求,大路網、大港口、大通道的“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一大批農業、水利基礎設施項目迅速實施,農業抵御災害的能力明顯增強。堅定不移實施“兩個加快”戰略,2012年底,城鎮化率達33.9%,較1993年末增加24.5個百分點。廣安新增主城區面積4平方公里,達37平方公里左右,較1993年末增加35.2平方公里,主城區中心和帶動作用更加明顯。

三、堅持不懈地辦實事、解民憂、謀民利,實現了人民生活大改善。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474元、增長14.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9973元、增長16.1%。集中財力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05—2012年,全市共投入民生資金240.7億元,辦理惠民實事19.8萬件,僅2012年,全市就投入民生資金56.3億元,辦理惠民實事3.6萬件,圓滿完成了就業促進、扶貧解困、教育助學、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百姓安居、交通暢通、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文化體育等民生工程任務,著力解決了一大批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黨群、干群關系更為融洽。大打扶貧攻堅戰,加大對上爭取力度,廣安被整體納入全省秦巴山區和革命老區扶持范圍。堅持以集中連片、現代農業、群眾主體理念抓扶貧,創新民投、民建、民管、民受益扶貧機制,整合各類資源,實施社會聯動,幫助19.7萬名貧困人口走上致富道路,水淹區三年扶貧計劃目標圓滿完成,連片推進扶貧開發的成功經驗成為全省樣板。實施“掛包幫”活動,全市149名干部掛點、538個部門包村,9565名干部結對幫戶,“大扶貧”的格局基本形成。抗災救災取得勝利。戰勝連年發生的特大洪澇災害和特大干旱、特大雨雪冰凍災害等突發自然災害,收到了無一人死亡、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群眾普遍滿意的效果,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堅持不懈地破難題、添活力、拓空間,實現了改革開放大突破。始終把完善體制機制、拓展發展空間作為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著力破除影響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鄉鎮機構改革順利實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入,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全面完成,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水務、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有序開展,擴權強縣工作取得實效,各項體制機制更富生機活力。成功舉辦奧運火炬傳遞、自行車環中賽、《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廣州、深圳大型展覽等大型活動,廣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開放合作取得實質性突破,融入重慶“一小時經濟圈”上升為國家戰略,搭建了合作平臺,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在政策、資源、產業、交通、科技等方面與重慶展開了寬領域、多層面、全方位的對接合作,廣安市于2012年11月14日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批復成為四川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區,廣安的發展從此上升為國家戰略。把承接產業轉移作為重大戰略來抓。其中,2012年到位資金達到552.1億元、同比增長37.4%。主動對接沿海發達地區,致力成規模、集群化引進產業和項目,成功簽訂廣安(深圳)產業園區合作框架協議并付諸實施,廣安市并于2013年3月31日正式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批復成為國家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五、堅持不懈地重文化、抓發展、促繁榮,推動了社會事業大發展。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進一步夯實了全市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深入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推出了湯群芳、曹于亞、楊憲明等在全國全省反響強烈的先進典型,公民文明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高,6個社區被中央文明辦確定為全國社區志愿服務示范聯系點,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經驗在全國推廣。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創建活動,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省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大力改善文化設施,精心組織實施農家書屋、鄉鎮綜合文化站、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成功邀請中國愛樂樂團、東方歌舞團、中央芭蕾舞團、中央歌劇舞劇院來廣安慰問演出,舉辦紀念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改革開放30周年、建國60周年、建黨90周年系列大型文化活動和首屆紅色文化節,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有效實施文化遺產保護,文藝創作持續繁榮,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推進,文化軟實力有效提升。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成功舉辦第二屆市運會,在省運會上實現金牌零的突破。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義務教育“五率”全面達標,職業教育突破發展,高考萬人上線率連年位居全省前列。“科技興市”戰略深入實施,成立重大決策專家咨詢委員會,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創建成功。醫藥衛生事業發展成效顯著,市人民醫院新院落成并成功創建為三甲醫院,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面推行。市檔案館竣工落成,成功創建國家一級綜合檔案館。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環保工作得到加強,“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圓滿實現。殘疾人事業發展呈現新的氣象,殘疾人體育、藝術、職業技術培訓等多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六、堅持不懈地聚人心、保穩定、促和諧,推動了社會管理大創新。積極順應廣大干部群眾加快發展的熱切愿望,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三次創業的強大合力和良好氛圍進一步形成。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人大工作的意見》,支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能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出臺《黨政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參加政協會議工作制度》等四項制度,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更加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不斷鞏固和壯大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堅持黨管武裝,加強國防教育、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2007年成功實現全國雙擁模范城“兩連冠”,目前正全力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四連冠”。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全面推進,科學民主決策制度進一步健全,基層民主建設不斷加強。率先在全省構建起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相互銜接配合的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體系,“大調解廣安模式”在全國政法工作會上交流經驗。建立健全信訪工作體制機制,強化領導干部信訪工作“一崗雙責”,認真開展各級領導定期接訪、干部定期下訪活動,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依法按政策解決了一大批信訪突出問題,信訪秩序進一步規范。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斷深化三大主題活動,大力實施天網工程,鞏固強化三基建設,維護了社會大局穩定,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率連續三年保持在92.5%以上。

當前,世情和國情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廣安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些新的階段性特征。

一是經濟發展進入黃金機遇期。未來五年,是廣安經濟發展的黃金機遇期,新一輪跨越發展的強勁動力正在形成。這個強勁動力,源于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加快建設成渝經濟區的宏觀政策預期;源于廣安被列為川渝合作示范區和國家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廣安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臨近以及革命老區、秦巴山區政策扶持的疊加優勢;源于廣安即將全面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工業化城鎮化進入“雙加速”時期的良好趨勢;更來源于建區設市以來艱苦創業奠定的堅實基礎。可以說,未來五年是廣安可以而且必須大有作為的黃金機遇期。機遇珍貴如金,容不得半點浪費;機遇稍縱即逝,容不得半點懈怠;機遇蘊涵挑戰,容不得半點敷衍。我們必須牢固樹立“抓住機遇是功臣,錯失機遇是罪人”的思想,聞機而動,銳意進取。組織把建設偉人家鄉的重擔托付到我們肩上,我們必須不負重托、不辱使命;歷史把跨越振興的責任賦予我們任上,我們必須奮發圖強、奮發有為;人民把實現小康的期望寄托在我們身上,我們必須披荊斬棘、勇往直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不懈奮斗!

二是改革創新進入攻堅期。伴隨外面的世界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廣安正在進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攻堅時期,這個時期最鮮明的特征是:大量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潛在矛盾與顯性矛盾相互疊加,長期問題和短期問題相互交織,外部挑戰與內部挑戰相互影響。我們只有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推進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建設與發展中贏得先機、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三是對外開放進入提速期。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冷靜審視廣安發展外部環境隨著區位條件的不斷改善而發生的深刻變化,可以看出一個大的趨勢:廣安正由川東北的路網末梢轉變為南北東西要素聚集的經濟走廊,由四川盆地邊緣變為我省面向重慶開放的前沿陣地。尤其是川渝合作示范區的全面建設、國家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深入推進,為我市對外開放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我們必須乘勢而上,以只爭朝夕的精神、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擁抱新一輪改革發展的“春天”。

四是文化事業進入繁榮發展期。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在區域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廣安有偉人故里和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有積淀深厚的巴渝文化,有歷史悠久的宗教文化,有異彩紛呈的群眾文化,推進廣安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基礎良好,優勢獨特。我們必須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推動文化基礎設施大改善、文化事業大繁榮、文化產業大發展、文化軟實力大提升,為跨越發展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動力、有力的輿論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條件。

五是社會建設進入轉型期。我市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人們的價值取向更加多元,權利意識更加高漲,社會建設面臨多重壓力,給我們在較長過程中面對利益格局調整和社會矛盾凸顯帶來了嚴峻挑戰。與此同時,人民群眾對于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對于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對于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將更加關注。

基于以上研判,未來五年,廣安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建設川渝合作示范區為載體,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目標,以黨的建設為保障,堅定不移地轉化三大優勢,實施三化聯動,推進三大跨越,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努力讓廣安更開放,讓廣安城鄉發展更協調,讓廣安百姓過上更加富裕文明生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未來五年,廣安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發展勢頭更加強勁。生產總值達到2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成渝經濟區平均水平,初步建成成渝經濟區的精細化工基地、新能源基地、新材料基地、有色金屬加工基地、汽摩零部件制造基地、特色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紅色旅游基地和商貿物流基地,基本形成成渝經濟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初步形成組團式城市人口100萬左右、面積達到100平方公里的川東渝北地區中心城市骨架,基本形成公路、鐵路、水運綜合配套、快捷高效的川東綜合交通樞紐。

——開放合作更加深入。初步形成內陸對外開放示范窗口,川渝合作示范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國家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初步建成。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4萬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萬元以上,基本建成環境更加優美的宜居宜游宜業城市,人民群眾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責編:張湘憶、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