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2月20日至23日,鄧小平接待薩莫拉·馬謝爾率領的莫桑比克友好代表團,并舉行四次會談。在22日的會談中,鄧小平應對方要求在介紹中國革命和建設情況時指出:“路要靠自己走出來。自己走出來的路是最可靠的路。”
鄧小平16歲留法勤工儉學,很早就接觸到先進的工業文明,也親身感受到資本主義的殘酷和種種弊端。他是一位軍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立下過赫赫戰功。他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擔任黨中央總書記長達10年。他身處最高決策層,經歷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功與曲折,深諳探索的艱辛和其中的經驗教訓。他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復出。長期革命斗爭錘煉出的革命品格、積累的豐富經驗,以及在黨內形成的威望,使他能夠在歷史轉折的重大關頭承擔起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任,終于開創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征是改革開放。鄧小平說,改革是一場新的偉大革命,我們通過改革開放“開始找到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路子”。
鄧小平指出,我們搞改革開放決不是要拋棄我們的理想,“仍然要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年輕一代尤其要懂得這一點。但問題是什么是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我們的經驗教訓有許多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庇赂业、尖銳地提出這個問題,并且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科學地回答這個問題,才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
總結歷史經驗,鄧小平深刻指出,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認識不完全清醒,關鍵還在于脫離了中國實際。為此,他向全黨提出了再一次“相結合”的任務。在黨的十二大上,他明確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