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稱鄧小平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總設計師”(2)
望著在座的科學家,鄧小平滿懷期望地說:“現在世界的發展,特別是高科技領域的發展一日千里,中國不能安于落后,必須一開始就參與這個領域的發展。搞這個工程就是這個意思。還有其他一些重大項目,中國也不能不參與,盡管窮。因為你不參與,不加入發展的行列,差距越來越大。現在我們有些方面落后,但不是一切都落后。這個工程本身也證明了這一點。當然,有李政道和其他國際朋友的幫助,使我們少走彎路。但是這個工程不完全是照搬過來的,中間也還有我們自己的東西,有自己的技術,有自己的創造。”“總之,不僅這個工程,還有其他高科技領域,都不要失掉時機,都要開始接觸,這個線不能斷了,要不然我們很難趕上世界的發展。”
鄧小平的講話,贏得了科學家們的熱烈掌聲。
講話后,鄧小平興致勃勃地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一起參觀了對撞機實驗室。他認真地聽取周光召、李政道等人的介紹,并不時地提問。對我國擁有這樣的高科技工程,這位84歲的老人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鄧小平“決斷”中國的“尤里卡”——“863”計劃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一直在關注著世界科技領域的動向和發展。早在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上,他就指出,現代科學技術的各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產生了而且正在繼續產生著一系列新興科學技術。面對這樣一個高新科技發展的時代,鄧小平要求全黨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與之存在的差距,堅定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信心,迅速掌握世界最新、最高的科學技術。
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使高科技領域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這種形勢,不能不讓國際舞臺上的政治家們認真考慮和對待。
提起中國的高科技,中外人士都必然會想到“863”計劃。有人稱它是中國的“尤里卡”計劃。那么,它是怎樣誕生的呢?
1986年3月3日,一份“關于追蹤世界高技術發展的建議”被呈送中南海。
這一建議,是由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4位著名科學家提出的。他們針對世界高科技的迅速發展和世界主要國家已制訂了高科技發展計劃的緊迫現實,向中央提出了要全面追蹤世界高技術的發展和制訂中國發展高科技計劃的建設和設想。
讓這4位老科學家沒有想到的是,時僅兩天,即3月5日,鄧小平就在這個建議上作了重要批示:“這個建議十分重要。”“找些專家和有關負責同志討論,提出意見,以憑決策。此事宜速決斷,不可拖延。”
由于鄧小平的高度重視,中央立即組織有關部門和人員,開始制訂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
4月6日,鄧小平針對選擇高技術發展項目是以發展國民經濟為主還是以增強軍事實力為主的不同意見,作出明確批示:“我贊成軍民結合,以民為主的方針。”
10月6日,鄧小平又在關于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報告上批示:“我建議,可以這樣定下來,并立即組織實施。如有缺點和不足,在實施中可以修改和補充。”
10月18日,在會見美籍華裔學者李政道和意大利學者齊吉基時,鄧小平對客人和在座的方毅、胡啟立說:“發展高科技,我們還是要花點錢,該花的就要花。”“在高科技方面,我們要開步走,不然就趕不上,越到后來越趕不上,而且要花更多的錢,所以從現在起就要開始搞。”
在鄧小平的支持和推動下,這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批轉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簡稱“863”計劃)。中央指出:當代世界的新技術革命,將對人類社會的經濟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在幾個重要的高科技領域追蹤世界水平,對我國20世紀末、21世紀初經濟和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對國防實力的增強,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863”計劃于1987年3月正式開始組織實施。它選擇對中國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先進防御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技術7個領域,確立了15個主題作為突破重點,以追蹤世界先進水平。
正因為追蹤高技術發展的建議和鄧小平的批示發生在1986年3月,中國高科技發展計劃被冠名為“863”計劃。
“863”計劃實施后,上萬名科學家協同攻關,很快就取得了豐碩成果。1988年8月,與“863”計劃相銜接的“火炬”計劃開始實施,其目的是促進高新技術研究成果的商品化,推動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形成和發展。這幾年來,我國在一些高科技領域的研究上,已取得了一大批有重大突破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有的已經或正在被開發成高技術產品。國家已相繼批準建立了52個國家級高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技術成果商品化、高技術商品產業化、高技術產業國際化的體系正在逐步形成。這些,為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同時也為21世紀我國的高科技發展奠定了基礎,積蓄了知識和人才。
1991年4月,時刻關心著我國高科技發展的鄧小平為“863”計劃工作會議題詞:“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再次為我國高科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東方風來滿眼春。人們不會忘記,1992年初,鄧小平在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刻,視察南方并發表了重要談話。人們也不會忘記,在這次南方談話中,鄧小平對發展我國高科技的期望和要求。
在這次南方談話中,鄧小平不顧88歲高齡,每到一地,都要去高科技企業參觀。他對科技人員說:“近一二十年來,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領域的一個突破,帶動一批產業的發展。”“每一行都樹立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一定要打贏。高科技領域,中國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我是個外行,但我要感謝科技工作者為國家作出的貢獻和爭得的榮譽。大家要記住那個年代,錢學森、李四光、錢三強那一批老科學家,在那么困難的條件下,把兩彈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來。應該說,現在的科學家更幸福,因此對他們的要求會更多。”
人們不會忘記,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對發展我國的高科技,寄厚望于青年科技人員。他說:“高科技的項目要讓年輕人干,希望在青年人身上。”1992年1月25日,他在珠海亞洲仿真公司參觀時,看到年輕人在這家高科技企業所起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感到十分欣慰。他深情地說:“我很高興,我們有這么年輕的科技隊伍,我要握握年輕人的手。”
“一位老共產黨員”情系“希望工程”
我國有兩億多少年兒童,他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的未來。在黨和人民的關懷下,他們健康幸福地成長著,享受著受教育的基本權利。但是,在一些地區卻還有一些孩子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為了使這些孩子重返校園,全社會都伸出了熱情之手。1990年9月,鄧小平欣然為旨在救助失學兒童的活動——“希望工程”題詞。四個鏗鏘有力的大字,飽含著老一輩革命家對失學孩子的情與愛。1991年4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推出的“希望工程——百萬愛心行動”開始在全國實施,這一造福后代的善舉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
北京東城區后圓恩寺胡同甲1號,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就設在這里。1992年5月16日,一輛小車駛入胡同,停在了基金會的門前。車上下來兩位軍人,徑直走進了基金會的辦公室。(高屹)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