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吉梅朵和母親次仁拉姆。
人民網山南9月6日電 (萬李)知道德吉梅朵,因為她是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次仁拉姆的女兒。“百萬翻身農奴的榜樣”、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人大代表……次仁拉姆演繹了一段從農奴到西藏自治區領導的傳奇。
現今,89歲的次仁拉姆住在寬敞明亮、整潔美麗的2層藏式小樓里,女兒德吉梅朵貼心侍奉著她。
出生于1965年9月的德吉梅朵,對民主改革前西藏景況的認知,全部來自母親的回憶:“6歲的時候,母親就為領主干活了,晚上睡在陰暗的門背后,吃飯每天就靠兩勺糌粑。12歲的時候,領主把母親的父母轉賣了,此后,她就再沒見過爸媽了。”
“朗生(農奴),過去是沒有自己的房子的,就住羊圈牛圈。民主改革時,我家分到了結巴鄉領主莊園的地下一層的房子,那里以前是堆雜物的倉庫。”德吉梅朵說,“小時候,我們全家吃住全在那里,母親的窮棒子互助組開會什么、安排生產什么的都在那里。”
“母親經常說,能有自己的地和自己的房子,簡直是做夢都想擁有的幸福。”
看著互助組忙碌地生產,德吉梅朵上了5年公社小學。公社小學畢業后,德吉梅朵上了澤當的東輝中學。“那時候學校房子很簡陋,一排土坯房。宿舍也沒有床,石塊壘起來就成了床,睡上去硬邦邦、冷冰冰。”德吉梅朵說,“那時候我們都把秸稈縫進布套子里做床墊。”
中學畢業后,德吉梅朵回老家幫忙父親干農活。
1984年,德吉梅朵參加了地區的招工考試。因為讀過中學,她很順利地通過了考試,成為了一名工人,被分配到了山南大修廠。
“母親是我的楷模,我一直想著,不能丟母親的臉。”正是有這份標桿的存在,工作中的德吉梅朵干勁十足,“那時候大修廠的機器上全是漢語,我上小學時學過一點,回老家干了幾年農活,全都還給老師了。”
不懂漢語就不能啟動機器,在廠里就只能做個閑人。不服輸的德吉梅朵報名參加了當時廠里舉辦的漢語學習班。夜以繼日、日以繼夜,反復拼、讀、寫、背,僅僅一個月,德吉梅朵的漢語水平大大提高,不僅能夠看懂機器上的操作提示,也能和漢族同志流利地交流了。
“文化上我是比不上廠里那些大學生,可是,只要我比別人更加努力,我相信我也能做得好。”
德吉梅朵在家澆花。
工作中,德吉梅朵一直憑借著這股不服輸的牛勁、沖勁奮力拼搏。后來,因為工作需要,德吉梅朵又來到了征稽所。
“剛去征稽所那會兒,單位剛開始用電腦打發票,對于我們這種摸都沒摸過電腦的人來說,簡直是難于登天。”德吉梅朵不服輸的干勁又蹭蹭往外冒。
“多問、多練,反復摸索、總結技巧。”德吉梅朵說,“很快,我就掌握了如何用電腦打發票。只要肯學、肯干,也沒那么難嘛。”
德吉梅朵的拼搏也得到了回報,在征稽所,她幾乎年年被推薦為先進個人。
幾十年來,無論遇到多少困難和阻礙,德吉梅朵從來都沒有想過找母親幫忙。
“換個崗位、調個單位,或者得到其他什么好處,對其他人來說,這好像是母親一句話就能辦到的事情。可是在我家,這些提都不能給母親提。”德吉梅朵說。
德吉梅朵的兒子邊巴加措于2011年底考上公務員被分配到浪卡子縣浪卡子鎮工作。剛參加工作時,得知邊巴加措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次仁拉姆的外孫,同事們還開玩笑說,“浪卡子條件這么艱苦,還不是你奶奶一句話的事。”
“浪卡子也有好多漢族同志在工作,我一個本地人,怎么就不能在這里了?”德吉梅朵給我們轉述她兒子的話。
德吉梅朵告訴我們,母親現在還每天堅持看中央、西藏和山南的新聞,時時刻刻關注著時政和民生。每次德吉梅朵他們兄弟姐妹和邊巴加措他們小輩聚在一起時,就會給他們講述過去那些苦難黑暗的日子,就會諄諄教導后輩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聽黨的話”、“永遠跟黨走”……
走出格調高雅精致的藏式客廳,微風輕拂面龐,帶來陣陣花香。小花園里碧草如茵、花團錦簇,盡管已入秋,依然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美好華景。
“從地主家的牛圈羊圈到被分配的倉庫,到瓦片平房,再到兩層樓房,誰能想到,曾經‘朗生’的后代,我們日子能過得這么滋潤。”德吉梅朵說,“永遠跟黨走,靠自己努力奮斗,日子才會越過越甜。”
相關新聞
相關專題 |
· 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