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的西部邊陲,守衛一方平安;在平凡的崗位,書寫著對黨的忠誠!多年來,畢長春對橋,更多的是投入了一種感情在里面。
一次,距橋面約50米高的一根吊桿出現問題,畢長春一邊苦惱沒有設備能夠爬上去維修,一邊看著受堵的車輛不能通行,著急的連眼淚都掉了下來。
“我們天天與橋相伴,已經把它看成自己的戰友了,可以說,某種程度上愛橋勝過愛自己。”畢長春傷感地說:“這種特殊的感情,也許只有我們守橋的人才能體會到,因為我們的青春、汗水、辛勞全都付出在這258米長的鋼架橋上了,就是不希望它出現任何問題,那天眼看著大橋‘受傷’,卻素手無策,別提當時心里有多難受了。”
巡橋、修橋對官兵們來說,的確不是件容易事,但更難的還是護橋。關于護橋,畢長春用了這么一個比喻。就好像保護自己女朋友一樣,不能讓她受任何傷害,被任何人欺負。保護大橋也是如此,它只能承載20噸,任何司機違反這一點都不能凌駕于它之上。
2013年6月,一名司機裝載了22噸貨,為了過橋,拿了一沓鈔票塞進畢長春口袋。誰知,畢長春并不吃他這一套,嚴令其找車卸貨。這名司機碰了一鼻子灰,滿肚子的不舒服:“不就多了2噸嗎?有什么大不了?放我過去,出了問題我負責!”
面對情緒激動,態勢強硬的貨車司機,畢長春專門指定一名戰士監看著他,不卸貨堅決不放行。1小時,2小時,3小時,貨車司機實在僵持不下去了,遇到這些不講“情面”的兵,沒法,只有卸貨。
執勤中,堅持原則,做到一絲不茍,公平公正也是避免警民糾紛的關鍵所在。小車單個放行,大車貨車必須要嚴格檢查。
在西側橋頭,有1間小活動板房,板房外有1名哨兵指揮,板房里有1名戰士給各類大車過磅。不僅要看地磅數據是否超過20噸,還要打開窗戶看外面的貨車是不是全部壓在上面,有無投機取巧。
就這樣,日積月累,官兵們與橋融為了一體。通麥大橋給官兵們以“忠誠”的信念;而官兵們,也用“忠誠”的行動,讓大橋在這里巍然屹立。
“對我們來說,過往車輛的鳴笛致敬,心里是感到最踏實的,再多的苦和累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大家和我的心情也都一樣。”畢長春如是說。
每天,至少有1000臺大小車輛經過,大多都要向守橋官兵們發出一聲鳴笛表示敬意。然而,每一次車輛通過時,畢長春和戰友們也要半面向右轉腿敬禮,迎接汽車,表示可以安全通過。最多的一次,畢長春一天轉腿達240多次。
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人流中,那一抹“橄欖綠”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是那天險“咽喉”的“安全守護神”。
這樣一群男兒,這樣一群哨兵,這樣一群戰士,他們在畢長春這名班長的帶領下,忠誠守護著這條“鋼鐵長龍”,雖然與美麗的易貢藏布江為伴,卻無暇欣賞落日余暉下的美景;他們把委屈與傷痛埋藏在內心深處,把大橋載著一輛輛汽車安全通過作為最快樂的事;他們把大橋當戰友,用剛毅的目光和堅實的足跡,在這片熱土上唱響了踐行“兩路”精神的青春贊歌。(汪巍)
相關專題 |
· 2014·網絡媒體“兩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