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眾是廣闊大地,我只是一粒種子,只有把根深深扎到大地里才能開花結果”
“干部和群眾,是種子和大地的關系。心系群眾苗得土,背離群眾樹斷根,離開了群眾就是死路一條。”吳金印堅持認為,“當干部,只有為老百姓干事,心里才踏實;只有為老百姓排憂解難,心里才好受。”
主持獅豹頭鄉工作沒多久,吳金印來到靳莊村。當時,鄉親們正在吃午飯。他接過一個老大娘的飯碗,一看頓時愣住了:灰黑的湯水里,泡著幾個糠團,漂著數片野菜。吳金印暗下決心:拼上一條命,也要帶領群眾改變落后面貌。
他帶著領導班子成員翻山越嶺搞調查,餓了吃塊干糧,渴了喝口涼水。一天翻五六座山,七八天穿爛一雙鞋。溝溝嶺嶺,他跑了個遍。向荒溝要耕地,向荒灘要糧食,規劃由此產生。面對著除了石頭還是石頭的山嶺,吳金印想,山搬不動,可以把石頭縫里的土挖出來造梯田;溝填不平,可以讓河水改道,閘溝造地。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贊同。于是,全鄉干部群眾,掀起了挖土造梯田的熱潮。經過一冬一春苦干,筑起了幾十條攔河壩,造出了200多畝梯田。
誰知到了夏季,山洪把新造的攔河壩和梯田一掃而光。對此,吳金印沒有退卻。他帶著大家,把平面壩改為拱形,200多畝梯田又造了出來,種上了莊稼。
第二年汛期,暴雨匯成的滾滾洪水,再一次沖走了滿溝的莊稼和良田。眼看著心血又付諸東流,干部群眾痛心疾首,有的失聲痛哭。
災難傷透了群眾的心,吳金印同樣難過。但他明白,越是困難的時候,干部越要經受考驗。他把干部召集到一起,鼓勵大家:挺起腰桿,跟窮山斗,跟惡水斗。苦熬沒有頭,苦干有奔頭!
大家總結前兩次的教訓,把拱形壩改為塔形壩。每道壩下面,再修一個跌水池。洪水襲來時,可以起到緩沖作用。洪水進入水池,再從底部暗渠泄出。第3年,200多畝梯田經受住了山洪考驗。昔日的荒山,終于結出金燦燦的果實。
吳金印在獅豹頭鄉工作10多年,帶領群眾鑿山洞6個,筑大壩85道,建小水庫和蓄水池25座,修渠道3.8萬米,修筑高標準山區公路20公里,建公路橋8座,植樹20萬株,造田2000多畝,昔日的荒山禿嶺,如今長滿了豐收在望的莊稼。
相關專題 |
· 吳金印:踏遍青山情未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