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一日,省委書記羅志軍在高郵市八橋鎮金港村駐點調研走訪看望村民時,與八十四歲老黨員、老村干部姚長友促膝交談。記者 于先云攝
田野里、道路旁、院墻邊,一簇簇、一片片金黃的油菜花恣意開放。四月的高郵市八橋鎮金港村,春意盎然,生機勃勃。
4月10日至15日,省委書記羅志軍來到位于里下河腹地也是經濟洼地的這個經濟薄弱村,進行“三解三促”駐點調研。他住農家、察村情、聽民聲,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入了解基層干部群眾的所思所盼,同大家共商加快蘇中經濟薄弱地區發展、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新路子。
“中國夢”,是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夢想的合成
10日上午,羅志軍同隨行的省委辦公廳負責同志和秘書,乘坐一輛面包車,徑直來到金港村,在村支書顏金松陪同下,走進了村民翟智平家整潔的小院。
省委書記的隨和親切、普通村民的淳樸熱情,轉眼間就消除了彼此的陌生和拘束。羅志軍與顏金松及翟智平一家圍坐在桌前,仔細詢問村里的基本情況,很快就對金港村和翟智平家有了個大致的了解。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羅志軍利用白天和晚上,先后走訪了郭兆英、吳培樹、呂金傳、吳培道等十多戶村民家庭,看望了黃春梅、趙廣和、姚長友、孫慶陽等老黨員、老村干部。家里有幾口人,有多少承包地,除了種地外有哪些收入來源,生活上還有沒有困難……每到一戶,羅志軍都問得十分仔細。
村民吳躍林的兒子、兒媳在南京打工,自己在家種了200多畝地,一年至少有六七萬元收入,全家在南京和八橋鎮上都買了房子。說起現在的生活,老吳連聲感謝黨和政府的政策好。羅志軍稱贊他勞動致富很光榮,“靠辛勤的勞動和不懈的奮斗,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越過越好!”
村民張正其的妻子不幸患有尿毒癥,因為治病家里有些拮據。但所幸參加了新農合,能報銷80%的醫藥費。“農村大病救助還能再補助一點嗎?”羅志軍對顏金松說,對這樣的困難家庭,各級黨組織要給予更多的關心,這也是我們建設全面小康、實現共同富裕的一項硬任務。
“當年怎么也沒想到能過上今天這樣的好日子!”有著40年黨齡的老黨員黃春梅連聲感慨。羅志軍說:“今天的好日子,是一代代人接續奮斗得來的,我們要教育引導年輕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繼續艱苦創業,努力創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在村民陳春林家,聽說省委書記前來串門,許多群眾都興奮地聚攏過來。羅志軍說:“現在全國上下都在談論中國夢,請大家也來說說,都有什么樣的夢?”
“現在農民土地流轉有租金,種糧有補貼,還有打工收益,希望好政策不要變。”
“農民就怕生大病,看病報銷的比例能不能再高一些。”
“鄉村學校的軟硬件跟城里學校比還有差距,希望農村孩子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現在的好日子真是越過越想過。要說夢想,就是希望家庭和睦團圓,生活更加幸福!”
農民群眾樸實的話語中,有滿足,更有憧憬。聽了大家的話,羅志軍說:“現在大家都在為生計而奔忙,也都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習近平總書記說的中國夢,就是我們每個人和每個家庭小康夢、富裕夢的合成,只要大家都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去奮斗,就一定能圓上這個中國夢。”
家庭農場和合作社,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組織形式
金港村是一個純農業村,全村現有耕地6437畝,從2008年村里組建蔬果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以來,已流轉耕地2076畝,引進和創辦了花卉苗木、蔬菜瓜果、水產養殖等20多個現代農業項目。羅志軍深入考察了這些項目。
村民闞年紅回鄉創辦揚州年紅花木園林有限公司,在280畝的花木基地里,種植了晚櫻、紫薇、高桿女貞、紅葉石楠等30多個品種的花卉苗木。羅志軍走進花木基地,準確地說出了每種苗木的名稱,并詳細了解其市場行情。
闞年紅說,公司除了向村民支付每畝700元的土地租金,還吸收不少村民到基地打工,基本上都是些不能外出打工的老年人,打一天工掙60元,這些農民的收入比過去翻了一番。
羅志軍聽了高興地說,隨著城鎮化建設不斷推進和城鄉居民對美化環境越來越重視, 下轉A2版
上接A1版 花卉苗木產業發展空間巨大,希望你們好好做下去,不僅增加自身收益,而且還美化了村莊環境,增加了農民收入。
由靖江客商朱鵬飛投資的盛川科技園林有限公司,在村里建了5棟3萬平方米大棚,建成了花木育苗基地;揚州嘉和機械集團投資創辦的飛揚生態農業園,一期租下300多畝地,除了采用揚州大學農學院提供的種苗和技術種植黃桃外,還將發展水產養殖、設施蔬菜、畜禽養殖等生態觀光農業項目;本村農民成生龍在大棚里種草莓,一個棚一年凈收入可達七八千元;瑞苑蔬菜瓜果專業合作社去年創辦的瑞康農場,從村里流轉300多畝地種植各種蔬菜,適應多品種、小批量和均衡供應的要求,已與揚州、高郵一些學校和企業形成了穩固的供貨關系,發展勢頭良好。羅志軍深入了解這些農業項目的組織形式及生產銷售情況,鼓勵他們在發展現代農業上積極探索,創造和積累更多的經驗。
為了促進現代農業更好發展,羅志軍邀請闞年紅和利民灰天鵝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吉香、糧食購銷經紀人高興和、種糧大戶潘戰友、養魚大戶何心東等一起座談,詳細了解他們在生產經營中存在哪些問題,有什么政策建議。
種糧大戶潘戰友說,現在農村空巢家庭越來越多,留守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目前他家種了150畝地,從播種到收割全程實現了機械化,他正準備申辦個家庭農場,把種糧面積再擴大一倍。“只有改變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模式,才能提高糧食產量和品質。”他還建議,要重視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推廣節能灌溉技術,幫助農民做好秸稈還田這篇文章。
羅志軍認真聽取潘戰友的建議,對他創辦家庭農場的想法表示支持,認為這對于解決農村空心化后誰來種地問題、穩定和促進糧食生產意義重大。
在與農業企業負責人、種養大戶和經紀人的交談中,羅志軍強調,蘇中地區農業資源豐富、基礎條件較好,要把發展現代農業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是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組織形式,既可以把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上釋放出來,又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率,促進農民增收,保護農村生態環境。要進一步培育農業經營主體,創新農業經營體系,使農民從事農業生產不靠政府補貼也能掙錢。“少部分人從事農業生產,更多的人從事非農產業,更多人在田園化的城鎮小區生活,未來的農村一定是這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