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回落中出現兩大新現象,一是GDP增速連續兩個季度跌破8%,但沒有出現大規模失業;二是經濟增速連續回落,且跌破7.5%,但沒有出現通貨緊縮。這意味著本輪經濟回落與1997年-1998年、2008年-2009年經濟的回落具有本質性的差異
○ 本輪經濟復蘇的動力不來源于出口與房地產的反彈,而來源于消費和基礎建設投資;不來源于東部的復蘇,而來源于中西部高速經濟增長的持續;不來源于傳統的大規模刺激政策,而依賴于宏觀經濟政策的預調微調
中國人民大學日前發布《2012-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報告——邁向新復蘇和新結構、超越新常態的中國宏觀經濟》。該報告認為,2013年中國宏觀經濟在復雜中充滿朝氣,處于由“復蘇”向“繁榮”的周期形態轉換的關鍵期。本報記者就此采訪了該課題組負責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
記者:您對2012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勢如何評價?
楊瑞龍:2012年是中國經濟從“次蕭條”到“復蘇重現”的一年。前3季度回落超預期,第四季度復蘇幅度也可能超預期。全年GDP增速將達到8.0%,比2011年回落1.3個百分點。
前3季度,宏觀經濟不僅延續了2011年逐季回落的趨勢,而且在多重因素的持續作用下呈現出持續探底的態勢。一方面,全球經濟的超預期惡化以及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持續使中國經濟增長的兩大傳統動力源——出口和房地產陷入持續低迷的狀態;另一方面,“民間融資困局”的持續發酵、投融資平臺的進一步整頓、需求下滑與成本上揚雙重力量擠壓下企業績效的持續下滑以及由此產生的“去庫存”與“去產能”等內生性因素,使穩增長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沒有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在消費持續逆勢上揚、基礎建設投資大幅增長、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持續放松以及全球市場情緒穩定帶來的外需穩定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國宏觀經濟在2012年9月開始出現“觸底反彈”,重返復蘇軌道。需要說明的是,本次復蘇與以往不一樣,一方面周期性力量逐步逆轉,另一方面結構性因素仍在持續釋放,財政不平衡和貿易不平衡逆轉帶來的全球結構性調整和“劉易斯拐點”帶來的內部結構性調整,將使中國經濟在中期面臨外需疲軟和成本上揚的雙重沖擊,從而使本輪復蘇力度難以重現以往強勁的勢頭,在波動中依然具有較為強烈的不確定性和脆弱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回落中出現了兩大新現象,一是GDP增速連續兩個季度跌破8%,但沒有出現大規模失業;二是經濟增速連續回落,且跌破7.5%,但沒有出現通貨緊縮,核心CPI持續保持在1%左右。
這意味著本輪經濟的回落與1997年-1998年、2008年-2009年經濟的回落具有本質性的差異,本次回落中的結構性趨勢力量可能大于以往幾次。這與目前觀察到的全球化紅利衰退、人口紅利枯竭以及制度紅利下滑等現象相吻合,它表明中國的潛在經濟增長率在趨于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