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2日09:5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工業立市,堅持綠色為先
在上世紀90年代,遭受房地產泡沫重創的北海,發展的渴望非常迫切。
經過摸索,沒有所謂“原始積累”的北海,仍需補上“工業化”這一課。如何避免重蹈一些地方“先污染后治理”的彎路,成為北海謀求跨越發展必須破解的嚴峻命題。
在北海市委、市政府決策者看來,作為后發展地區的北海,在補上這一課的過程中,既要實現“量”的增長,更要體現“質”的提高;既要有若干產業的構建,更要體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在跨越發展中同步實現發展轉型。
在這一思路下,北海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護并舉的思路擋住了不少高污染、高能耗項目。業內是否認可、資金是否充裕、環保是否到位成為招商引資的硬杠杠,印染、皮革類企業被拒之門外。一番洗沙揀金后,2009年以來,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電子信息三大產業迅猛發展,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撐起了北海綠色產業的一片天空。
事實證明,只要保護技術到位,即使令人憂心的石油化工業,也能只創造財富,而不帶來污染。
在中石化北海煉化廠區,生產技術部科長陳彧帶我們到含鹽污水池旁,指著池水里游動的小金魚說:“這是我們用凈化后的水養的”。
瞅著污水池里的清水,我們好奇地擰開閥門接了一瓶水,它看起來與裝在瓶里的礦泉水一模一樣。幾米開外的在線監測顯示屏上,晃動著一串數字:PH值,國標6-9,實時6.67;水中油,國標≤10,實時1.55;COD,國標≤120,實時33.47;氨氮≤50;實時5.66。陳彧解釋說,公司對污水排放實行24小時在線監測,污水處理后90%以上回收作為補充水循環使用。
不只是中石化北海煉化一家,在參觀了許多公司的廠區后,可以發現,路樹婆娑,綠草如茵儼然成了“標配”。據介紹,已建成投產的中石化北海煉化項目環保投入達5.6億元,接近生產裝置區投資的10%,排放的處理污水達到一類水質;誠德項目的工藝和產品列入了國家發改委的鼓勵類新材料名錄。這正是北海在跨越中尋求轉型實現科學發展的最好說明。
1995年入駐北海的攀鋼集團北海特種鐵合金公司,是北海工業園區的一家老企業。為了保護環境和降低能耗,該公司先后實施10余項節能減排措施。像這樣大刀闊斧對老企業進行治污,建設生態園區已經成為北海市各園區共同的發展路徑。
冠捷科技公司是全球第一大顯示器研發制造商,投資6000萬美元進駐北海工業園區。集團副總裁李能松直言來此發展,園區環境是重要的考量指標。
“這樣的項目多上,完成超額減排任務哪有什么困難?”環保部門檢測數據顯示,北海工業園區空氣質量一直保持良好以上。
電子科技園區,一年可減少逾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北海以此打造一條綠色生態工業鏈,幫助正在開發建設中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永葆“碧海藍天”。據悉, 2007年,以中國電子工業集團入駐北海市工業園區為標志,廣西首個專業化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啟航。短短數年內,北海電子信息產業呈現“爆發式”發展:2006年產值25.6億元,到2009年突破100億元,成為北海首個產值過百億元的產業;2011年,突破302億元,同比增長60.4%,約占廣西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2/3,穩穩占據了廣西同行業的“半壁江山”,2015年有望突破1000億元。
北海市市長周家斌說,積極培育和發展綠色環保的生態產業。堅持通過發展生態經濟推動生態建設,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等低能耗、無污染的綠色產業,加快改進高能耗、高排放和高污染“三高”企業、行業和產業,倡導綠色健康生態消費,逐步形成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經濟發展模式、生產模式、消費模式。
專家表示,北海重大產業的優異表現,既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對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也表明科學發展在北海落到了實處。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