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改革開放不是一蹴而就的跨越,而是一個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的歷史過程。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能否持續、穩定,國際上一開始就出現懷疑和擔心,且伴隨改革的進程不絕於耳。
1979年3月,鄧小平在會見瑞士客人時指出,現在國際上“擔心我們政策的連續性問題”。1983年3月會見美國客人時又指出:“國際上相當長一個時期的議論,就是中國政策的連續性可靠不可靠?”1987年4月會見香港客人,鄧小平進一步歸納說,改革政策的“變不變”,“是人們議論紛紛的問題,而且我相信,到本世紀末、到下世紀還要議論”。
針對這樣的國際輿論氛圍,鄧小平首先在公開場合尤其在會見外賓時反復闡明:我們堅持改革開放政策的基本立場不會變。例如,1983年會見美國客人時說,“中國政策連續性的問題早已解決,1978年底我們黨的三中全會確切地表明了這一點”﹔1984年會見港澳客人時表示,“我們的政策不會變,誰也變不了”﹔1985年會見日本公明黨訪華代表團時強調,“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是堅定不移的”﹔1987年會見美國國務卿舒爾茨時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搞了8年了,既然是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為什麼要改變”?
僅僅是公開表態“不會變”,仍不足以消除或減少國際上在這方面的懷疑和擔心,還要有相應的策略和政策。如,為了鞏固對外開放這一基本國策,鄧小平說:“要制定同國外交往的一些法律,如投資法,把政策用法律形式肯定下來了,國際上也可以放心一點。”針對國際上將改革歸功於鄧小平個人而懷疑一旦他不在“政策就會變”的情況,鄧小平會見外賓時多次表示:“改不改變不決定於我這個人在不在,而取決於事情辦得對不對?!?/p>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的領導地位是舉世公認的,但他總是對外強調:“並不單是我個人的作用,實際上是我們集體的作用。我只是出了點主意”﹔“中國的政策並不是我一個人提出的,中國的現行政策得到全國絕大多數人的廣泛支持,得到廣大干部的支持……國際上對我講得太多,不符合實際”。不僅在外交場合,鄧小平在黨內講話中也如此強調。1984年10月22日,他在中顧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講話時說:“現在外國報刊都是講我在裡邊起了什麼作用。有作用,主意出了一點,但主要的工作,繁重的事情,是別的同志做的?!睙o論對黨內外還是國內外,鄧小平都表現出襟懷坦蕩、虛懷若谷的領袖氣度。(摘自《黨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