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這是鄧小平1975年復出后在題為《軍隊要整頓》的重要講話中的一句話。這句話言簡意賅、言近旨遠,是把握他建軍治軍思想的一把重要鑰匙。
我們這個軍隊是黨指揮槍,不是槍指揮黨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的根本原則和根本制度,也是構成和決定我軍“樣子”的最本質的東西。正是因為有了黨的領導,我們這支軍隊才與一切舊軍隊區別開來,成為舊中國從來沒有過的、完全新型的人民軍隊,形成和創造了嶄新的軍事文化,成為一支所向披靡、不可戰勝的力量。鄧小平同志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經歷,尤其是他獨特而輝煌的軍事生涯,決定了他對“黨對軍隊絕對領導”這一建軍原則有著超乎常人的深切體驗。所以,在《軍隊要整頓》中,他明確指出:“我們這個軍隊有好傳統。從井岡山起,毛澤東同志就為我軍建立了非常好的制度,樹立了非常好的作風。”
鄧小平認為,要把“黨指揮槍”的原則一以貫之,就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從井岡山起毛澤東同志為我軍確立的“非常好的制度”。這種制度包括軍隊的最高領導權和指揮權集中於黨中央、中央軍委,包括我軍所實行的黨委制、政治委員制和政治機關制。我軍幾十年的實踐証明這種制度安排是科學的、有效的,是符合我軍軍情和我國國情的,是把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原則落到實處的必不可少的制度保証。
各級黨組織的建設在落實黨領導軍隊制度中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針對林彪、“四人幫”的干擾和破壞造成的部隊一些黨組織“軟、懶、散”的狀況,鄧小平把整頓黨的組織和隊伍的任務提到全軍面前。經過整黨教育活動,通過健全和嚴格黨內生活,廣泛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軍隊黨組織建設展現出嶄新的風貌,為開創我軍建設和發展的新局面打下了基礎。鄧小平還指出,整頓,還有一個恢復政治機關的職能、作用、威信的問題。他要求,“要通過破林彪、‘四人幫’那一套,立毛澤東同志關於政治工作的理論和傳統作風。”
要使軍隊永遠聽黨的話,聽從黨的指揮,關鍵是要選忠於黨、忠於黨的事業的人。鄧小平強調:“我們今后配備領導班子的時候,要選用什麼人呢?要選那些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斗爭中經得起考驗的人。”他特別指出,配備領導班子,特別是配備一、二把手的時候,隻注意同“四人幫”沒有牽連還不夠,還要警惕那些“政治品質不好、思想體系是反馬克思主義”的人。
“軍隊不能打自己的旗幟。”這是鄧小平為我軍立下的一條重要規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逐步形成了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為主要內容的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要求,“軍隊、國家政權,都要維護這條道路、這個制度、這些政策”,要成為黨的基本路線及其方針政
策的忠實執行者和堅定捍衛者。
鄧小平總是從黨性與人民性的一致性強調軍隊的性質。在即將卸任離開軍委領導崗位時,他語重心長地囑托:“我確信,我們的軍隊能夠始終不渝地堅持自己的性質。這個性質是,黨的軍隊,人民的軍隊,社會主義國家的軍隊。”這就從領導制度、根本宗旨、核心職能三個方面,周密而嚴謹地界定了我軍的性質。
軍隊就是提高戰斗力,要準備打仗
軍隊是干什麼的?是打仗的,是為贏得戰爭、遏制戰爭而存在的。軍隊不準備打仗,不提高戰斗力,就不成其為軍隊,就不像軍隊的樣子。
鄧小平在1975年7月軍委擴大會議上提出,軍委工作就是兩件事:第一件是軍隊要整頓,第二件是要準備打仗。進入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作出了有可能爭取到一個較長時間的相對和平環境的判斷,但同時強調,“軍隊還是要隨時準備打仗的。”在和平年代裡隨時準備打仗,仗可以千日不打,戰不可一日不備,是鄧小平的一貫思想,也是“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的一個基本內涵。
軍隊能不能打仗,歸根結底要看戰斗力。在1978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鄧小平指出:“這次會議著重研究和解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揚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提高我軍戰斗力的問題。”1982年軍委座談會,在談到軍隊體制改革時,他進一步強調:“軍隊就是提高戰斗力。”
在不打仗的情況下戰斗力的提高主要靠訓練。早在1975年,鄧小平就鮮明提出:“戰略要研究的問題,不僅是作戰問題,還包括訓練。要把訓練放在戰略問題的一個重要位置上。”在世界軍事變革剛剛風生水起的時候,他就敏銳地指出,要承認我們軍隊打現代化戰爭的能力不夠,必須提升訓練的層次。“現在是合成軍隊作戰,空中也有,地面也有,水裡也有,不是過去的小米加步槍了。”要把軍隊訓練得像軍隊的“樣子”,就要學習包括現代化戰爭知識、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等內容。
鄧小平強調,要通過辦學校解決干部問題。鑒於十年內亂我軍院校教育基本廢弛的狀況,他提出,要把原有的院校,除個別的外,基本上恢復起來。把更多的干部放到學校去訓練。他強調“要從制度上考慮,從排長起,各級軍官都必須經過軍官學校的訓練”,“每個階段的晉升都必須經過學習”。要下氣力辦好院校,使院校起到“集體干部部”的作用,擔負起“訓練干部、選拔干部、推薦干部”的職能。
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始終極為關注國防和軍隊的改革。鄧小平說:“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存在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軍隊很臃腫。真正打起仗來,不要說指揮作戰,就是疏散也不容易。”他提出:“體制問題,實際上同‘消腫’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要‘消腫’,不改革體制不行。”1985年,我國鄭重宣告:裁減軍隊員額100萬。這不僅在世界樹立了堅持和平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形象,而且使我軍朝著“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邁出了一大步。
軍隊好是作風好
治軍必正風,治軍必以嚴,這是鄧小平提出“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的一個重要內涵和基本指向。
鄧小平強調,“軍隊好是作風好。”所謂作風,第一位的就是實事求是、老老實實的態度。實事求是、老老實實對於軍隊來說,尤其具有生死攸關、存亡攸關、勝負攸關的意義。“比如過去打仗,寧可少報戰功也不多報。謊報戰功要殺頭。你看這簡單嗎?這是非常重要的。要老老實實,不能弄虛作假,自己欺騙自己。”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生命線,也是我軍性質宗旨的集中體現、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軍隊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鄧小平特別關注兩條:一條是軍民一致﹔另一條是官兵一致。他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在生活上不能搞特殊化。
艱苦奮斗是我黨我軍的政治本色。鄧小平對改革開放以后社會上“酒綠燈紅”現象、資產階級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對軍隊的侵蝕等保持了高度的警覺,強調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永遠保持革命戰爭年代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那麼一種拼命精神。
鄧小平強調,恢復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領導干部要發揮表率和帶頭作用。群眾對干部總是聽其言、觀其行的。連長、指導員不以身作則,就帶不出好兵來﹔領導干部不做出好樣子,就帶不出部隊的好風氣,就出不了戰斗力。我們說治軍要嚴,首先對領導班子要嚴,對高級干部要嚴。
紀律是軍隊的命脈。鄧小平強調,“軍隊非講紀律不可,紀律鬆弛是不行的。”他說,我們這個軍隊,歷來強調一切行動聽指揮,強調自覺遵守革命紀律,不這樣,我們能夠戰勝比我們強大得多的敵人嗎?能夠保証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嗎?能夠加速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嗎?
鄧小平同志“軍隊要像軍隊的樣子”這一樸素而深刻的治軍之道,如今依然貫穿於我軍建設的理論和實踐中。習近平同志擔任軍委主席之后,首先思考的也是鄧小平當年提出的這個問題。習主席把新形勢下我軍應具備的“樣子”融入軍隊建設的目標體系和頂層設計之中,提出了“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牢牢把握這一目標,我軍就一定能夠不辜負鄧小平同志的囑托,始終保持人民軍隊的老“樣子”,不斷展示邁向現代化、信息化的新風採,在實現強軍夢的新征途上鑄造新輝煌!(王幸生 韓金強)
(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