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記述的是半個多世紀以前,鄧小平同志在廣西百色地區進行斗爭的一段動人故事。
天降大任
南方的夏天,赤日炎炎,酷暑難當。1929年的這個時候,鄧小平奉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派遣,由上海乘舟南下,途經香港,趕赴廣西。
鄧小平此行是應廣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等人之邀而來的。鄧小平身穿西服,顯得很精神,在他那炯炯雙目中透視著他特有的沉穩、剛毅與頑強。
1929年9月,鄧小平到達南寧。張雲逸、葉季壯、龔飲冰等也先后前往廣西,領導當地黨的工作。
鄧小平到達南寧后,首先同廣西農民協會主任、廣西右江特委書記雷經天取得了聯系。9月10日,他主持召開了中共廣西第一次代表大會,南寧、梧洲、左右江地區等3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在這次會議上,鄧小平介紹了當前的形勢和任務,會議作出了開展土地革命,建立工農武裝,準備武裝暴動等重要決議。此外,會議還通過了有關農村工作、宜傳鼓動工作、職工運動、婦女運動、共青團等問題的文件,確定了新形勢下廣西黨組織的斗爭任務和策略,並選舉產生了以雷經天為書記的廣西特委。
鄧小平到達南寧后,化名鄧斌,同俞作柏、李明瑞接洽,建立合作關系,並發展革命力量。此時,鄧斌的公開身份是廣西省政府秘書,而實際上則是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負責領導廣西黨的工作。
鄧小平認為,改造俞作柏、李明瑞舊軍隊,培養革命骨干,是建立革命武裝的重要準備。在我黨的影響下,俞作柏、李明瑞首先釋放了一批“政治犯”。這些政治犯都是大革命時期的共產黨員、工會農會會員和進步青年,都是在"4·12"以后被桂系軍閥逮捕關押的。一大批被釋放出來的黨團員干部后來都成為建立廣西紅軍的骨干力量。
鄧小平了解到中共黨員俞作豫對俞作柏和李明瑞的影響很大,便利用俞作豫與俞作柏、李明瑞的特殊社會關系,促使俞作柏、李明瑞同意創辦軍官教導總隊,並把中共派去的干部滲入到廣西省黨政軍機關中任要職。
與此同時,對於少數政治上反動的軍官,鄧小平採取了“調虎離山”之計,形式上安排他們以較高的職位,而實際上卻削弱他們的軍事指揮權,將那些反動軍官與士兵相隔離,使士兵群眾不受其反動思想和行為的影響。
鄧小平極為重視加強黨對農民運動的領導和指導。他和廣西地方黨組織負責人經常深入到南寧郊區調查研究,了解情況,具體對農民運動進行指導。同時,經過與俞作柏、李明瑞協商,達成了同意在廣西建立各級工會和農民協會的決定。
正是通過鄧小平等共產黨人的鼓動、發動、宣傳和扎實的組織工作,廣西的工會、婦協、學生會等進步組織相繼得以恢復,整個廣西,在短短的時間內,沸騰起來了,一個新的革命熱潮正在南寧,在廣西,迅速掀起、蔓延。
運籌帷幄
廣西局勢的發展,引起了各色人物的注視。在當時,全國革命形勢處於低潮,而在反動派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唯獨廣西卻出現了革命的新高潮。這種局勢,令革命者和進步人士耳目一新,為之振奮!
而桂系首領李宗仁卻驚呼:俞作柏、李明瑞“南歸后,為虎附翼,共禍始熾,桂省已成為共產黨之西南根據地!”曾經支持俞作柏、李明瑞倒桂的蔣介石呢,更是十分的震驚與惱怒!
恰在此時,一直與蔣介石有齬齟之爭的汪精衛,一面策動張發奎的第四軍由鄂西經湘、桂進攻廣東,企圖奪取廣東以作反蔣基地,一面又派薛岳到南寧游說俞作柏、李明瑞,以港幣和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討蔣總司令之職相誘,以達共同反蔣之目的。
面對汪精衛的利誘,俞作柏、李明瑞決定反蔣。
鄧小平認為,俞作柏、李明瑞掌握廣西政權不久,立足未穩,其部隊內部情況復雜,如倉促出兵,勢必遭敗。
於是,鄧小平親自去勸說俞作柏、李明瑞不要出兵參加混戰。同時,鄧小平還作出緊急布署,指示所屬部隊做好充分準備,以應付俞作柏、李明瑞不聽勸阻而出兵失敗后可能出現的不利局面,使我黨掌握的三支部隊可以隨時離開南寧,到左右江北區舉行武裝起義。
1929年9月底,俞作柏和李明瑞在南寧舉行了反蔣誓師大會,俞作柏為討蔣南路總司令,李明瑞為副司令,並對其所轄部隊作了戰略部署,李明瑞親赴前線,揮師廣東。但是,俞作柏、李明瑞的這次反蔣卻不出十日,以失敗告終。這一切都在鄧小平的意料之中。
面對這種情況,鄧小平與張雲逸等立即著手準備應變措施。10月中旬的一天,入夜時分,起義部隊突擊行動,打開了軍械庫,搬取了所有的槍械、彈藥,第四大隊、第五大隊和教導總隊在宣布行動后迅速撤離南寧。第四大隊和教導總隊的一小部分,由張雲逸率領沿右江逆流撤向西北方向的百色地區。第五大隊,由李明瑞、俞作豫率領沿左江撤向西南方向的龍江地區。鄧小平則率領黨委和地方秘密工作的同志,指揮著裝滿軍械的船隊和警衛部隊,沿水路溯右江,向百色地區進發。
10月20日,鄧小平率領的軍械船和警衛員到達了恩隆縣平馬鎮,和早些時候從陸路行軍到達的張雲逸會師了。10月22日,鄧小平和張雲逸率領的部隊到達了右江地區。
在鄧小平的精心安排和組織下,廣西的黨組織有效地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為紅軍的成立和紅色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提供了基本條件。
舉行起義
百色,位於南寧以西約210多公裡的地方。鄧小平到達百色后,迅速召開了前敵委員會,在會上,他分析形勢,部署任務。他強調,要充分發動群眾,在群眾中宣傳共產黨的主張,使人民群眾更加明確武裝起義對推翻舊政府,建立工農群眾當家作主的新政權以及打土豪、分田地、改善工農生活的意義。與此同時,鄧小平還堅決主張,繼續做好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部隊中實行官兵平等,建立士兵委員會,反對軍閥制度,反對貪官污吏,不準虐待士兵。在工作基礎好的地方,通過地方黨組織,將槍支發給群眾進行反霸斗爭。
根據鄧小平的指示和部署,他們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一是在部隊和群眾中宣傳我黨的主張,廣泛地發動群眾﹔二是把政權掌握過來,在我們力量所及的地方,撤換了一些反動的縣長,換上我們自己的人﹔三是整頓軍隊,擴大武裝﹔四是建立和發展黨的組織﹔五是消滅地主武裝和土匪,鞏固根據地。
鄧小平還部署,規定每個連隊組織七八人的宣傳隊,深入山區、農村、街道,廣泛地開展宣傳活動,同時還充分發揮右江農民運動領袖韋拔群的作用,團結教育各族貧苦農民,大大提高了農民群眾的階級覺悟。這些扎實的工作,為開展武裝起義進一步奠定了群眾基礎。
但是,右江地區的地主豪紳對鄧小平、張雲逸率領的部隊進駐百色十分恐懼,感到自己的末日來臨了。因此,他們便糾集反動民團,佔據要點,企圖負隅頑抗。同時與熊鎬率領的警衛三大隊秘密勾結,妄圖消滅第四大隊,鎮壓革命群眾和武裝起義。
鄧小平高瞻遠矚,洞察局勢。他果斷地命令張雲逸指揮第四大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分幾路襲擊了第三大隊的主力和首腦機關,經過數天激戰,全殲第三大隊1000余人,並擊斃大隊長熊鎬等反動軍官,為武裝起義掃除了一大障礙。之后,鄧小平又指示中共右江特委領導了東蘭、鳳山、向都等縣的農民武裝,向反動的地主武裝發起了猛烈進攻,消滅了大批的地主武裝。
這樣,右江地區的奉議、恩隆、思林、果德、向都、鎮結、東蘭、鳳山等縣全部被我黨領導的軍隊和農民自衛軍所控制。而這些縣的農民協會也成為我黨的臨時政權機關,並根據鄧小平的指示更名為縣革命委員會。
就在這個時候,中央批準了鄧小平的建議,指示在廣西左、右江地區創建根據地,創建紅軍,中央頒給部隊的番號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委任鄧小平為中共前委書記兼政委,張雲逸為軍長。左江地區的部隊編為紅八軍。
旋即,鄧小平以前敵委員會書記的身份召開了部隊黨委擴大會議,傳達了黨中央的指示,並詳細制訂了起義的具體計劃。決定於12月11日舉行起義,正式成立紅七軍和蘇維埃政府。
12月11日,這是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日子。兩年前,也是在這一天,在廣州,爆發了起義。
這天清晨,天氣很冷,雲層重重疊疊,雨下得不緊不慢,淅淅瀝瀝。
在百色,警備第四大隊隊部駐地——雄偉的粵東會館門前的廣場上空,旗幟高高地挑向青天,風把旗面展開時,斧頭和鐮刀的圖案非常醒目,給人以振奮的力量。
鄧小平以他那獨特渾厚的、濃重的四川口音莊嚴地宣布了百色起義的開始和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的成立。
這一天,依山傍水、景色秀麗的百色山城披上了節日的盛裝。居住在這座山城的1萬多壯、漢各族人民個個笑逐顏開,歡欣鼓舞。工人、農民、學生及其他勞動群眾舉著大刀、長矛、鋤頭,敲鑼打鼓走上街頭,慶祝翻身解放。紅七軍的干部戰士更是神採飛揚。在百色城的大街小巷,到處都貼滿了慶祝起義的標語和紅七軍的布告。布告由政治委員鄧小平、軍長張雲逸和政治部主任共同署名,闡明起義原因和目的,並用標語的形式宣傳了中國紅軍第七軍的施政綱領。
百色起義成功了!翌年2月,龍州起義爆發。中國工農紅軍第八軍相繼成立,鄧小平任政治委員,俞作豫任軍長。
在此后的4個多月的時間裡,在鄧小平領導下,他們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土地革命。右江革命根據地發展到了13個縣,100萬人口,成為全國矚目的紅色根據地之一。
鄧小平,這個偉大的名字永遠銘刻在百色老區人民的心中!(□劉永明 莫元欽)
(摘自《黨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