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是“強心針”但非“救命稻草”
公務車市場“自主品牌化”的規定頻頻出臺,對於壓力巨大、外資合資夾擊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政府需採購自主品牌轎車、公務員帶頭乘坐自主品牌轎車,這對於國內自主品牌車企來說,都是絕對利好。”吉利集團副總經理兼品牌與市場總監易寒說。
但對於自主品牌而言,提升質量、規范售后仍是不得不跨過的坎,並非進入公車名單,就“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自主品牌必須苦練內功。
2012年,中國汽車產銷雙破1900萬輛,再創新高,連續第四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但與此相對,自主品牌汽車的情況卻並不樂觀,市場佔有率不斷下降。例如奇瑞同比下降14%,江淮同比下跌5.25%。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統計,2012年前十大轎車品牌銷量排名中沒有一款自主品牌轎車入圍。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說,自主品牌汽車由於在技術、服務上的不成熟,尤其是品牌的弱勢,在競爭中處於下風。據了解,合資品牌採購量一度佔國內公務車採購規模的90%,而此次的傾斜給了行業很大的鼓舞。
“自主品牌應利用這個機會,真正把質量做上去。”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商務信息中心部長郭詠認為,產品的好壞,實際上最終還是需要市場競爭的檢驗,不是僅僅靠行政命令。
長期研究公車改革的湖北統計局副局長葉青也認為,當前國內公車改革到了關鍵時期,一系列政策有望出臺,總體原則是減少公車,所以公務車採購規模也會縮小。公車採購對自主品牌的拉動力相對有限,重要的是中國公務車“自主品牌化”是一種示范,倡導節儉,同時也對自主品牌汽車質量提出新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