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企設博士后工作站—掙扎的創新者難敵“喝出來的”高科技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為高技術人才與科技企業搭起的產、學、研結合橋梁。而這一高新技術的標志性機構最近幾年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國內的白酒企業當中。“喝出來”的高科技讓眾多處於前沿領域、聚焦核心技術的中小科技創新企業羨慕。當酒企成為一些地方的經濟“支柱”,白酒博士誕生、博士后工作站開進酒企后,與之形成對比的中小科技創新型企業經營和科研所遭遇的困境值得反思。
酒企“科技含量”驚人 市值比肩整個創業板
在經歷“塑化劑風波”后,以白酒企業為代表的國內酒企長時間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但在食品安全問題背后,部分白酒企業的“科技含量”卻高得出人意料。
在江蘇記者發現,由於計劃投資逾30億元的釀造技術改造及配套工程,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在2012年四季度一系列信息公告過程中不經意間披露:“洋河擁有在行業內領先的科研實力和技術人才,設有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級博士后技術產品中心,江蘇省釀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還有包括全國第一位白酒博士在內的技術創新隊伍以及一大批國家級、省級的評酒勾兌專家。”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河北、四川等地多家白酒企業都已經設立了博士后工作站,釀酒技術領域已成為高校與企業聯手的一個新熱點。
以酒業巨頭瀘州老窖為例,僅2012年上半年,瀘州老窖就申請專利79件,專利授權16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個,行業及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兩個。
與此同時,包括白酒、啤酒、黃酒、葡萄酒四大種類在內的28家A股酒類上市公司截至2012年底的總市值達到6800億元,相當於所有355家創業板公司8700億元總市值的近八成。“塑化劑風波出來之前,酒企更受國內投資者追捧,酒企總市值一度遠超代表高科技創新的創業板所有公司價值。”北京師范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高明華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