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企業為何拼不過“喝出來”的高科技?
走訪中,河南省酒業協會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白酒業的異常火爆,還體現在全國各地酒企的產能擴建熱、兼並熱上。“酒企用地動輒百十畝、甚至上千畝的所謂‘技術改造’‘科技研發’基地擴建不少。”
在四川、貴州、江蘇一些地方,政府對白酒企業的科研經費進行補助,酒企甚至成為當地的經濟支柱。記者在四川瀘州採訪時發現,全城三步一廣告、五步一標語,大多與酒有關。
為什麼高新技術企業遠沒有酒企更能實現價值?
為什麼創新型的企業難以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研發應用,加強技術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這些要求並非不適用於酒企這樣的傳統消費行業,但當酒業成為越來越多地方的經濟“支柱”,白酒博士誕生、博士后工作站開進酒企后,與之形成對比的中小科技創新型企業經營和科研所遭遇的困境值得反思。
與酒企看似頗高的“技術含量”對比,記者在對北京、廣東、浙江十幾家創業板、中小板科技創新型企業的調研中,不僅鮮見“博士后工作站”、數十項專利申請等耀眼科研“光環”,市場的快速變化還讓不少科技創新企業不敢投入大量資金搞研發。
北京中科銳智電氣有限公司總裁王明建告訴記者,要想設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需要國家相關部委的批準,對很多新興產業和科技前沿的科技創新企業來講有幫助卻有難度。和酒企收入穩定的性質不同,高新技術企業在技術標準、技術應用上面臨的困難會更多,“再加上知識產權保護,市場運營模式等諸多問題,作為最需要在研發上進行投入的公司,最需要積累和培育創新型人才的公司,高新技術企業常常會面臨著既無能力也無勇氣的尷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