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詰雲(yún)
2016年09月01日15:32 來源:人民網(wǎng)-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2006年9月底,廣東湛江轄下廉江市政府門衛(wèi)阮國源,將兩首諷刺當?shù)毓賳T的打油詩群發(fā)至全市多名科級以上干部的手機。他稱,這是為了阻止某些官員升遷。(人民網(wǎng) 2016年8月31日)
打油詩,是一種富於趣味性的俚俗詩體,語言通俗易懂、幽默詼諧,有時暗揭丑惡、冷嘲熱諷。比如,“平平安安佔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庸庸碌碌混日子、舒舒服服領票子”,直撕庸官畫皮﹔“游山玩水稱考察、亂吃亂拿稱檢查、亂戴烏紗稱提拔”,暗諷腐敗變種。諸如此類的打油詩數(shù)不勝數(shù),民眾司空見慣、不足為奇。可是,藏在打油詩中的信息,往往隱含民意訴求與不滿,不可小覷。
回歸“門衛(wèi)寫打油詩諷刺市領導”這一則新聞,因質(zhì)疑“壞官”官德,門衛(wèi)便向多名科級以上領導干部群發(fā)打油詩。不料,訴求“走錯路”,反倒惹得一身腥,甚至招來“一把手親自下令抓人”的厄運。的確,群發(fā)打油詩有失妥當,激進莽撞又失規(guī)矩。但是,一句“多年的真實見聞”,竟未能引起重視,是心存畏懼,還是狼狽為奸?盲目舉報的背后,監(jiān)督渠道久久未通,是視若無睹,還是不想作為?太多蛛絲馬跡,直至被諷官員涉貪落馬,才得以水落石出。說到底,還是權力太過任性,才會一詩釀成“千古恨”、民意變成“壓箱底”。
一案壓九年,遲遲未見光﹔盼得昭雪時,終知權所致。僅因仕途順暢,便把百姓當“敵人”。利用手中的權力,施加壓力,以期平息輿論、扭轉個人形象。如此任性而為,讓人直嘆“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同時,畏權者的默不作聲、合污者的把薪助火,亦助長了掌權者的囂張氣焰,使其擁有一手遮天的“人氣”。殊不知,在位時,如眾星捧月一般,高高在上﹔落馬后,同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厭惡。先前的一團和氣不過有利可圖,人走茶涼才是“官情味”的最終下場。“以權利合者,權利盡而交疏”便是此理。
挽回錯誤容易,喚回民心難。若不慮前事之失,悲劇仍會重演。隻有採取措施,將問題扼殺在搖籃中,民怨才可消、民心才可回。一方面,扎緊制度“籠子”,強化權力約束。立足實際情況,精準設計、精準發(fā)力,讓制度真正發(fā)揮謹言慎行之功效。同時,根據(jù)形勢變化,不斷加以修正補充,切實堵截權力“破籠而出”的機會,做到“不開天窗、不留暗門”。另一方面,暢通監(jiān)管渠道,廣開舉報大門。構建媒體、群眾、紀檢監(jiān)察共發(fā)力的監(jiān)督模式,打造電話、網(wǎng)絡、信訪“三位一體”的舉報平臺,讓民意有處可說、民怨有處可伸。當然,破解“束權”下的不作為困局,關鍵要加大督辦力度,改變以往“常登三寶殿、未聞落地音”的局面。用制度韁繩勒住濫權“野馬”,重塑為民形象。
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等那時,為官者學會與民同樂,不再仗勢而威﹔明白權之所用,不再為官不為。便可放下身段、務實干事,做到“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
網(wǎng)評精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y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