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機鑽營。常言道:“君子做事,小人‘做人’?!边@裡所謂的“做人”是指琢磨、算計人,拉關系。品行正派的人把精力用在事業上,心術不正的人則把心思用在投機鑽營上,現實生活中會做人比會做事跑火,“琢磨事不如琢磨人”成了一些人的金科玉律。琢磨領導,了解他的喜怒哀樂,投其所好﹔琢磨對手,掌握他的弱點軟肋,攻其不備﹔琢磨派系,打聽誰是誰的人,誰聽誰的話,四處討好,八面玲瓏﹔琢磨自己,無視缺點,放大優點,心生浮躁,盲目攀比,“兩年不提拔、心裡有想法,三年不挪動、就想去活動”,甚至提拔的位子還沒坐熱,便又想著上臺階。如果讓“隻琢磨人不琢磨事”的投機鑽營者得利,那老實人就必然吃虧,“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涌流”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五是“干的不如看的”的論資排輩。時下一些地方存在五花八門的“機關病”:止步不前的“戀舊病”、敷衍扯皮的“推諉病”、萎靡不振的“懶惰病”、麻木不仁的“冷漠病”、華而不實的“漂浮病”、隻說不做的“空談病”。沾染了這些“病”的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習慣於當看客、評論員,對干事的說三道四、品頭論足,甚至橫挑鼻子豎挑眼。更嚴重的問題是這種人竟然還很“吃香”,仕途順利。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為論資排輩,年輕人再吃苦再有成績也得往后靠﹔二為求全責備,苛求探索者,挑剔實干家,隻許成功,不許失誤,使干事者不但流汗還流淚﹔三為遷就落后,正所謂“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搗蛋的”,會鬧的孩子有奶喝,一些地方和單位抱著惹不起躲得起的態度,違心推薦“會來事的”,隻求盡快“送瘟神”。我們的事業需要實干家,隻有鼓勵探索,寬容失敗,不讓干事者吃虧,才能真正形成實干興邦的良好氛圍。
六是“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義。對於“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說著容易做到難,就是因為“做事不如作秀”在作怪:一為浮夸“秀數字”。數字出官,官出數字,儼然“皇帝的新裝”,上下心知肚明,左右互相攀比,以至層層作假,嚴重損害政府公信力。尤其在GDP統計上弄虛作假,地方匯總數據與統計局核算的全國數據差距較大。二為浮華“秀工程”。 有的地方患政績飢渴癥,不顧經濟條件和發展實際,不惜舉債集資,甚至挪用救災款,競相建設“大廣場”、“大市場”、“大公園”等“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為自己積累升遷資本。有的地方“打造典型”,把所謂的“農業示范園”、“農民別墅群”、“現代養牛場”等集中“秀”到公路邊,以期上級領導“一目了然”,卻往往因為“布景”、“道具”穿幫,或“群眾演員”配合不當,弄巧成拙,丑態百出。三為浮躁“秀形象”。一些領導干部還不滿足於“政績”突出,還要想方設法“策劃”、“包裝”自己,展示“個人魅力”。官員作秀,實質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具有一定的欺騙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