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7日15:38 來源:安徽日報
五、著力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全面小康是城鄉區域共同發展的小康。要加大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力度,更加注重社會事業均衡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構建城鄉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
(一)積極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推動我省與蘇浙滬聯動發展、省內其他城市與合肥聯動發展、各城市之間聯動發展,提升放大安徽板塊整體效應。實施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展期規劃,健全擁江發展、兩岸聯動機制,打造引領全省轉型發展的支撐帶。提升合肥都市圈建設水平,支持合肥與淮南同城化發展,加快合肥與六安、滁州、桐城一體化步伐,促進合蕪發展帶、沿江發展帶、合銅發展帶、合淮蚌發展帶建設,打造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都市圈。完善和落實支持皖北發展政策體系,推進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加快皖北地區“四化”協調發展步伐,實施新一輪南北結對幫扶和園區合作共建,打造全省發展新的增長極。高水平建設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支持黃山、池州、宣城等地開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打造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大力實施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支持力度,進一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二)深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創新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促進城鄉在規劃布局、產業發展、要素配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加強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著力建設一批名鎮名村,打造農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園。
(三)加快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加快創建國家級合肥濱湖新區,支持合肥加快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支持蕪湖加快建成長江經濟帶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城市,支持蚌埠建成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支持安慶、阜陽、黃山分別打造成皖西南、皖西北、皖南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支持亳州、宿州、六安、滁州、宣城打造成省際交匯區域中心城市,推動蕪馬宣、宿淮(北)、安池銅城市組群建設。大力支持淮北、淮南、馬鞍山、銅陵等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增強持續發展能力。堅持“一尊重、五統籌”,實施“四創一建”,深入推進“三治三增三提升”,全面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加強城市空間開發利用管控,推進“多規合一”,強化城市設計和特色塑造,推進“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推動城市集約緊湊綠色發展。深化城市管理和執法體制機制改革,打造智慧城市、安全城市。積極穩妥推進行政區劃設置,著力推進有條件的縣改市(區)。
(四)全面振興縣域經濟。積極推動縣城完善功能、提升品質,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和要素保障,培育一批現代中小城市。加快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提升開發園區發展水平,支持融入中心城市產業鏈布局和創新體系,壯大特色產業,打造一批工業強縣、農業強縣、商貿強縣、生態名縣和旅游文化名縣。加強對縣域經濟特別是貧困縣發展的政策支持。
(五)大力提高基礎承載能力。加強重大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與蘇浙滬等周邊地區及省內各城市之間的無縫對接、互聯互通,構建現代立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積極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大幅度提高皖北地區農村公路通達水平。深入實施水利安徽戰略,全面建成引江濟淮工程,推進長江、淮河干支流和巢湖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設,制定實施新一輪水利建設規劃,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城鄉排澇設施建設、湖泊防洪綜合治理,改造提升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水平,全面提高水資源保障和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推進儲能和智能電網建設,加快城鄉配電網升級改造。實施“互聯網+”安徽行動計劃,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升經濟社會信息化水平。
六、著力推進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最鮮明的時代特色,是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要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爭當擊楫中流的改革先鋒,全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一)勇當全面深化改革排頭兵。深入推進國家級重點改革試點,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成果,進一步打響安徽改革品牌。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放大確權成果效用。深入開展新型城鎮化試點省建設,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勵機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加強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在分級診療、全科醫生培養、現代醫院管理等領域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形成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全面推進以完善司法責任制為重點的司法體制改革試點,進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
(二)推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攻堅。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動態完善權責清單、涉企收費清單,實施全方位公共服務和全口徑中介服務清單,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改革,大力推廣“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提升政府服務管理效能。進一步加大國資國企改革力度,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組織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資監管,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積極推進整體上市和兼并重組,開展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職業經理人制度、規范董事會建設等試點,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堅決破除制約民間投資體制機制障礙,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完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機制,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營造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親商安商的市場環境。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統籌推進預算管理制度、稅收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動農村商業銀行優化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建設,積極推動組建民營銀行,完善政策性擔保體系,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推動企業上市掛牌,促進金融資本與產業發展、技術創新有效融合,建立健全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產業創新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以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主線,積極穩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探索“三權分置”有效辦法,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試點。建立改革任務落實“三察三單”制度,確保各項改革舉措有效落地。
(三)深度融入國家“三大戰略”。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扎實開展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多領域合作。主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統籌水、路、港、岸、產、城布局建設,推動皖江港口一體化發展,優化整合和高效利用長江港口岸線資源,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先行示范帶、創新驅動帶和協調發展帶。深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強化產業、資本、人才、技術的深度合作,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市場體系統一開放、生態環境聯防聯控、社會管理互通互認,與蘇浙滬地區實現全方位等高對接,共同打造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四)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加快大通道大平臺大通關建設,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江海聯運,建設中德合作產業園,推進與蘇浙滬共建合作園區,推進各類口岸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全面實施通關一體化,大力推動單一窗口建設。復制推廣上海等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積極爭創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合蕪蚌金融服務自主創新綜合改革試驗區。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積極發展服務貿易,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促進對外貿易提質增效升級。加大精準招商力度,深化與央企、知名民企、外企合作,高水平辦好國際徽商大會,支持企業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物流鏈。積極推進各領域對外合作,構建多層次、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七、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人民民主是我們黨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大力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進一步形成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
(一)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職權,加強立法工作組織協調,加強對憲法、法律實施情況和“一府兩院”的監督,健全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完善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充分發揮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作用。積極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重點加強政黨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積極開展人大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探索社會組織協商,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繼續實施協商年度工作計劃,鞏固黨委統一領導、政府大力支持、政協積極承辦、各方分工負責的政協協商民主格局。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群團工作,堅持黨建帶群建,推動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改革創新,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
(二)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深化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規范化建設,不斷完善和拓展自治功能。完善落實黨務、政務、村務、廠務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監督機制,健全完善企事業單位職工民主管理制度,提升群眾在城鄉社區治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能力。發揮基層各類組織協同作用,實現政府管理和基層民主有機結合。
(三)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大力支持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工作,創新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和留學人員統戰工作,加強黨外代表人士隊伍建設,扎實推進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統戰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扎實做好港澳臺海外統戰工作和僑務工作,廣泛凝聚海內外同胞共同推進興皖富民大業。
(四)大力推進全面依法治省。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等重大問題,加快立法進程,提高立法質量。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綜合執法,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公正司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實施“七五”普法規劃,開展江淮普法行動,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積極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和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制度。推進落實法治建設責任制,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努力建設更加崇法、善治、公正的法治安徽。
(五)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健全軍民融合組織管理體系、工作運行體系和政策制度體系,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加強新形勢下全民國防教育和雙擁工作,積極配合完成跨軍地的國防和軍隊改革任務,進一步營造“愛我人民愛我軍”的濃厚氛圍。
八、著力推進文化繁榮發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要物質富足,也要精神富有。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持續推進“八個強”建設,深入打造創新型文化強省。
(一)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話語權。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切實維護意識形態安全。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深入開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等重大主題宣傳,宣傳中國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安徽的成功實踐,唱響主旋律,筑牢主陣地。堅持把網絡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努力營造繁榮清朗的網絡空間和文化環境。加強黨的新聞輿論陣地建設,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形成立體多樣、一體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
(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加強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行為實踐、制度保障,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開展 “踐行核心價值·打造好人安徽”活動,大力學習宣傳時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先進事跡,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快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深化拓展文明城市、文明單位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發掘安徽傳統文化積極內涵,大力弘揚紅色文化精神之魂,用文化的獨特魅力成風化人。
(三)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資源,以中心村農民文化樂園和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基層文化設施為重點,健全五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實施精品戰略,持續打造中國農民歌會、中國安徽黃梅戲藝術節等公共文化活動品牌,扶持優秀文化產品創作生產,推出更多體現徽風皖韻的優秀文藝作品。繁榮發展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事業,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加強新型智庫建設。抓好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四)做強做大文化產業。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分類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文化企事業單位改革,加快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文化市場體系。加快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建設,扶持骨干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集團。推動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數字出版、創意設計等新型文化業態,大力推進文化與科技、金融、旅游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依托“一帶一路”布局文化交流合作,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聚焦各地黨代會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