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樹剛在報告中指出,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將其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十二五”時期,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了堅實基礎。
點擊觀看視頻
“十二五”時期中央對文化建設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
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十八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任務。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作出部署。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文化法治建設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方面作出部署。
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發表以來文藝形勢出現可喜變化
一是低俗媚俗文藝作品得到遏制。“明規矩”走高,“潛規則”減少。二是大批作家藝術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三是天價片酬降溫,文藝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和平衡。四是文藝工作者不僅注重藝術水準的提高,更關注自身高尚品德和健康情趣的養成。五是文藝作品急功近利、粗制濫造的現象開始得到扭轉。六是大力改革文藝評獎制度。全面清理整頓文藝評獎,總體減少了60%以上。七是大力扭轉文藝評論風氣,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敢于表明立場。八是國家對文藝創作的支持力度逐漸加大。
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一、形成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思路。二、初步建成包括國家、省、地市、縣、鄉、村和城市社區在內的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三、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大大增強。四、公共文化服務活力進一步增強。
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做到三個“進一步”
一是進一步加大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力度,首先把內容做優做好;二是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特別是要注重把文化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向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傾斜,向特殊群體傾斜;三是進一步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制,使公共文化服務充滿活力。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是理清家底。二是加快立法。三是加大文物保護力度。中央財政每年投入80多億元對國保級文物進行保護。四是千方百計讓文物活起來。五是追討流失海外的文物。
文化產業有自身的特點和優勢
文化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2010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為1.1萬億元、占GDP2.75%,2014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實現翻番,達到2.39萬億元。
推動文化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要做到 “三個結合”
一是與創新型國家戰略相結合,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特別是要打造文化航空母艦企業。二是與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相結合,讓文化產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三是與“一帶一路”相結合,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對外及對港澳臺文化交流取得顯著成就
一是對外文化工作影響覆蓋全球。已與157個國家簽署文化合作協定;在13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495所孔子學院和1000多個中小學孔子課堂。二是圍繞“一帶一路”大力開展對外文化工作。三是對外文化工作內涵不斷豐富與深化。四是對外文化貿易體系逐步建立。五是對港澳臺文化工作日益深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