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延遲退休年齡
記者:有傳言,養老保險基金的巨大資金缺口,是提出研究延遲退休政策的主要原因。您怎么看?
胡曉義:我國人口老齡化正加速到來,養老保險基金確實負擔沉重。三中全會提出要“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并不僅僅是從養老金缺口考慮提出的政策。退休年齡是一項重大社會經濟政策,其確定和調整,與人民健康水平、人口結構及變化趨勢、就業形勢、勞動條件、人力資源合理利用諸多因素直接相關,與產業結構及人力資源的分布狀態也密切相關。從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看,確有必要將研究延遲退休年齡問題提上日程。
記者:如果不延遲退休年齡,會有怎樣的后果?
胡曉義:我們認為,延遲退休年齡是黨中央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角度出發,做出的一項重要決策。從社會財富創造的角度看,目前我國城鎮人均預期壽命達75歲以上,加上勞動條件改善,平均勞動強度比以前大大降低,這意味著勞動者平均有勞動能力的年齡段實際在延長。如果繼續維持較低的退休年齡,將導致創造財富少而消耗財富多,其結果是:一方面使社會財富分配不平衡,不利于調動中青年人勞動的積極性,不利于激發社會的創造活力;另一方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也得不到持續、合理提高。
從勞動力供給上看,雖然我國總的就業形勢依然是勞動力供大于求,但2012年首次出現勞動力資源總量絕對下降的現象,比上年減少345萬人。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預示著未來我國勞動力將逐步進入供給總量減少時期。眾所周知,經濟發展是需要一定數量的人力資源供給做支撐的,因此我們必須改變過去濫用青壯年勞動力的粗放方式,更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效能。加強技能培訓、適當延遲退休年齡等都是增加擴大勞動力供給量、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舉措。
從人力資源利用效能上看,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勞動者受教育年限不斷延長并形成起始工作年齡普遍推后的格局。如果退休年齡仍維持較低水平,將限制中老年人力資源特別是女性人力資源充分利用,并影響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從目前實際情況看,許多專業技術崗位,五六十歲正是經驗豐富、技藝純熟的階段,而且這種高端人力資源的替代彈性較低,如果早早退休,是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
記者: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漸進式”的含義是什么?
胡曉義:所謂“漸進式”包含多層含義:一是要提前若干年預告,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實施,而要讓公眾特別是相關群體有必要的準備期。二是要分步走,比如先從退休年齡最低的群體開始,從人力資源替代彈性系數低的群體開始,逐步擴展到各類群體。三是要邁小步,比如每年只延遲幾個月,小步徐趨,用較長的一段時間完成平滑過渡。四是要多措并舉,在延遲退休的同時,嚴格控制提前退休,進一步強化養老保險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調整產業結構、開發更多適合中老年人又不與青年人爭奪工作機會的崗位,加強中老年人技能培訓,并研究支持中老年人就業的扶持政策等,以最大限度降低對相關群體的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