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7日08: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增速放緩不代表前景悲觀
外資機構看空最首要的理由就是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尤其是一季度GDP增長低于8%的市場普遍預期。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轉換不能代表中國經濟前景的悲觀。中國經濟在經歷了30多年10%左右的高增長后,潛在增長力將會下降,今后兩年將處于7%-8%的水平,而未來也將會進入中速增長階段。
“不過,中國經濟目前也確實存在結構性的弊病。”張茉楠表示,尤其是中國經濟增長目前過多依賴于政府指導下的基礎建設投資和風險投資的擴張,以此來驅動整體經濟的復蘇,但自身經濟增長動力卻不足。雖然從宏觀指標來看還算不錯,但是很多微觀指標惡化比較嚴重,特別是很多中小企業經營陷入困境。如果不通過經濟轉型改變這些深層次矛盾的話,那么即便像當年通過10萬億或者更大規模的財政或者貨幣政策刺激,也很難改變目前增長放緩的趨勢。
孫立堅表示,中國面臨真正的挑戰是市場活力的下降,曾經驅動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四個紅利都在逐步減弱,一是人口紅利在減弱;二是以進出口和招商引資為代表的全球化紅利在減弱;三是資源紅利在減弱;四是改革紅利在減弱。
政府穩定市場能力不容懷疑
“某些外國人總是不斷宣揚中國經濟崩潰論,認為中國要發生重大危機,這是不可能的。”孫立堅表示,因為中國政府是一個大政府,穩定市場的能力是相當強的,唱空中國經濟唱到今天從來沒有兌現過,就是因為他們并不了解中國經濟的治理機制。西方經濟是把市場活力和維穩放在一個模塊里面,市場沒有活力這個國家就要出問題,但在中國這兩者是分開的。中國政府手里有足夠的牌來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資本賬戶、匯率都還未開放,外匯儲備也很強大,一旦唱空中國經濟造成人民幣資產大量拋售的話,我們完全有能力跟他們做對手,支撐中國貨幣和財富的穩定。
“在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同時,如何發掘和用好新的增長點是中國未來將面對的挑戰。” 劉世錦表示,中國經濟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將體現在城鎮化、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及創新等一系列新的增長點上。過去主要是鋪攤子、粗放經營,今后重點是上臺階、精耕細作,通過部門內部和部門之間轉型升級、優勝劣汰、全產業鏈管理而實現更高速的增長。為此,我們需要“聰明的政府”加上“有效的市場”,需要更加重視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需要比過去更加注重調動個人、企業和社會的積極性、創造性,而這些正是中國下一步改革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孫立堅也認為,面對當前挑戰中國可打的牌很多,但政府應該放權,把出牌的機會讓給企業和消費者,推動消費者利益和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依然很大。(記者 周小苑)
上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