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立極 劉軍國 蔣建科 姜泓冰 史鵬飛 張 文 陳曉星 喻思孌
2013年04月26日08: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四川蘆山“4·20”地震發生后,許多網友對于地震能否預測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地震能夠被預測嗎?民間預測可靠嗎?地震預測與地震預警有何不同?一些異常現象能否被作為判斷地震發生的依據?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采訪了日本、我國臺灣和內地的有關專家。
地震能提前預知嗎?
【回應】 日本、中國臺灣及內地專家普遍認為地震無法準確預測;民間預測更多還是不準
日本氣象廳對本報表示,以現在的科技水平,地震預測尚處于研究階段,要準確預測非常困難。日本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副教授酒井慎一告訴記者,雖然在地震前會有很多前兆,但尚未找到能明確何時、何地發生多大規模的地震預測方法。
“像我們這些地震學者,并非僅僅通過尋找什么地震的前兆來預測地震,而是在從事地震為什么發生、地震發生需要什么條件、發生后會引發哪些問題等各種研究。”酒井慎一介紹說,地震預測并非全部,而是以減輕地震所造成的損失為目標。
“目前專家普遍認為地震不可預測。”同濟大學結構工程與防災研究所副所長盧文勝教授說,根據板塊學說,地震是由于不同地殼板塊間應力運動集中,互相碰撞造成破碎的結果。地底碰撞無時不在發生,何時會造成劇烈的大錯動形成地震,很難把握。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研究員陳群策表示,地震預測的困難主要受技術手段和探測水平局限,測量、監測幾乎不可能到達震源深處;而且地震的孕育機制非常復雜,偶發性很強,人類還未能認識它的規律。
臺灣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博士表示,由于地震無法準確預測,房屋的抗震性就比較重要。
對于時有報道的民間預測成功案例,專家也進行了解釋。“也許有人要說,某某準確預測了汶川、玉樹或者蘆山地震,從概率上說這是有可能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更多的還是預報不準。”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老師趙克常說,每天在網絡上有成千上萬的民間預報信息,只因為基數大總有報對的,然后會大肆宣傳,而報錯了卻沒多少人提。
在臺灣,根據相關規定,民間人士不可以對外發布預測結果,以免造成民眾恐慌。如果發布,首先是警告,警告之后仍然不聽,就會開罰,罰款20萬至100萬元新臺幣。郭鎧紋介紹,民眾可以把自己的預測寫信給測報中心,地震測報中心每年都會收到大量的預測信,“不過,1999年臺灣‘9·21’大地震前13個月都非常平靜,連小地震都少了,只有平時的70%,那時預測信倒幾乎沒有。”郭鎧紋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也規定,國家對地震預報意見實行統一發布制度。除特殊情況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向社會散布地震預測意見。
地震預警與預測是一回事嗎?
【回應】 地震預警不是預測,是在地震發生之后發出提示,可減少地震損失
“地震預警就是利用地震波傳遞速度差,在首先感知到P波傳達到的階段,在導致發生強烈搖晃并帶來災害的S波傳達到之前,向大家傳遞危險到來的信息,這與地震預測不同。”日本氣象廳有關工作人員介紹。
據了解,日本的地震預警主要是指緊急地震速報。截至2012年3月,日本主要依靠氣象廳的235處地震儀和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設在全國的850處高敏感度地震觀測網來發布緊急地震速報。日本是地震多發國家,每當記者感受到地震搖晃時,迅速打開電視機立馬就能看到氣象廳發布的緊急地震速報。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副所長李山有研究員介紹,目前日本已建設了全國地震預警系統,歐盟和美國、墨西哥等國家和我國臺灣地區建設了區域地震預警系統。2011年日本“3·11”特大地震發生后,地震預警系統為公眾提供8秒至30秒的避險時間;東北新干線上27列高速運行列車及時停車,避免了列車出軌和重大人員傷亡。
盧文勝教授表示,這次蘆山地震,傳到成都市需要10多秒鐘時間,如果能通過網絡、電波等渠道作出預警,其他地方就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李山有說,目前,我國福建地區已初步建成由125個臺站組成的地震預警示范系統,2012年9月開始試運行;首都圈和蘭州地區地震預警示范系統正在實施。
郭鎧紋介紹,地震預警對海嘯來說作用比較明顯,只要有10分鐘,傷亡人數便可以減少90%。但郭鎧紋也坦言,預警沒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好,屬于“近的來不及、遠的沒什么用。”“當然,也不能說一點作用都沒有,100公里范圍外,假使正在準備做精密手術,則可以暫緩。”郭鎧紋說。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