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琦 岳曉龍
2013年04月19日08: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直以來,農村供水似乎只能在兩難選擇中徘徊——經濟的不一定安全,安全的未必經濟。而現階段不完全的城鎮化,迫使農村人口周期性轉移,又加劇了這個問題的復雜性。一年中大部分時間,農村因為“空心化”用水量很低,自來水公司長期虧損。
為應對這個新挑戰,安徽省無為縣部分私營自來水公司對用戶設“最低消費”,村民每年最少得按用水48噸收費。看起來,總量不算多,但多數村民根本用不完。強制用水,也容易導致水資源的浪費。更重要的是,公共產品的供給不能采用這種格式條款,否則消費者權益就失去了保障。可是在政府力有未逮的一些農村地區,畢竟還需要這些私營供水公司發揮作用。如何才能幫助他們走出困境,進而保障農村供水質量?
——編 者
為何規定最低用水量
年輕人大量外出,很多居民不習慣用自來水
2013年,安徽蕪湖無為縣十里墩鄉村民發現,每年要交的自來水費漲到了96元。原因是自來水公司設了最低消費,年用水量不足48噸的,按48噸收費,每噸2元。
“記得之前是一年要交60元,現在要交96元了,這種收費方式太不合理了,現在很多家都不愿意交這個水費。”65歲的魏女士一臉不平。
無為縣十里自來水公司負責人李世金介紹,公司收費分為3個檔次:年用水量不夠12噸,按實際用水收費,不收水損等其他費用;年用水量介于12—48噸之間,加收水損費,按96元/年收取水費;年用水量在48噸以上的,按實際用水收費,不收水損等其他費用。而十里墩鄉大多數家庭的年用水量在第二個檔次。都按48噸收費,這意味著實際上存在一個“最低消費”。
“我們這兒十幾年前就通上自來水了,水費一年一收,最低消費這個事也有六七年了。一開始就三四十塊錢,后來越漲越多。這個水費收就收了,很多人通常沒有這方面的意識。”49歲的呂大姐經營著一家小賣部,兒子在外打工,家里的自來水一直是兩戶人一起在用,“我兒子在北京,就我和幾個老人在這兒生活,兩戶人才差不多能用完這48噸水。”
十里墩鄉是無為縣最早上北京打工的勞務之鄉,多數年輕人都外出務工,村民用水量很低。而且,當地水資源豐富,可養水面就有5954畝,很多居民都習慣用水塘的水或是井水,自來水設施大多閑置,很少有家庭能用完這48噸水。
“鄉里需要供水的有9000多戶,但2/3的人都出去打工了,很多戶確實用不了48噸水。可是,水的造價、水管的成本和檢修維護,這都需要不少的費用,而且還存在著一些破壞水管偷水的情況。”自來水公司一名工作人員忿忿不平地說:“現在很多戶都不配合交費,2012年有將近20萬元的水費還沒收回來,這對于我們水廠的生存和經營來說是一個嚴重問題。”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