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既要拼血性,也要斗理性
2012年6月,李勇從外單位調到特戰旅任作戰科長。對劉珪,他原本神交已久,可剛一接觸,卻感到“大失所望”——旅里組織戰術編組作業演練,擔任機降組組長的劉珪,竟然把機降地點選擇在敵方通信站正前方的山包后!
“這不是找死嗎?”李勇心想,按戰術原則,機降地點一般都選擇在敵陣地后方,隱蔽接敵,可劉珪卻把機降地點選擇在正前方,完全是給敵人當靶子。
“傳說中神奇,不過如此。”對劉珪,李勇心里暗暗打了幾分折扣。
正式推演那天,輪到劉珪發言:“出其不意,才能收到奇效。我從正面直接攻擊,就是用最短的時間給予最直接的打擊。”
“正前方不正是敵人的靶子?”有人質疑。
“那個山包,是敵方射擊死角,對我們不構成威脅。況且機降時間很短,敵人來不及組織狙擊。我們機降后,可以快速躍進反擊,直打‘七寸’。而選擇敵后方,需泅渡河溝,攀爬峭壁,一旦遭攻擊,進退兩難……”劉珪的一番話,讓李勇眼前一亮。
“特種作戰不能逞匹夫之勇,不是攻城略地,而是打那種影響戰局、扭轉乾坤的點睛之戰,既要拼血性,也要斗理性。”這是多年來劉珪在復盤美國、俄羅斯、以色列等國特種部隊一個個典型戰例中,得到的最大啟示,“世界各國特種兵的‘硬實力’都差不多,較量主要集中于指揮體系、經驗智慧等‘軟實力’層面上。”
2012年金秋,粵東某山岳叢林地,一場紅藍對抗演練激戰正酣。突然,“紅軍”后方告警:“藍軍”一支特戰小分隊對“紅軍”后方補給點進行了“清繳”,油料、彈藥等保障物資被炸為烏有。
“這家伙,夠狠!”“紅軍”指揮員心疼得直跺腳,“速查,誰搞的鬼!”5分鐘后接到報告:“劉珪!”
“又是劉珪!”“紅軍”指揮員大怒,“誰抓到劉珪,立二等功!”——就在去年的演習中,正是劉珪讓他們吃盡了苦頭,一會兒狙擊他們的援軍,一會兒侵入他們的后方,最后干脆把他們的指揮所“一窩端”。
“紅軍”緊急調動兩個裝甲步兵營和一支偵察小分隊對劉珪帶領的特戰分隊進行狙擊,并調用無人機從地面、空中等多個角度對他可能“逃竄”的路線進行全方位搜索和偵察。
沒想到,張開一張無邊大網,卻連劉珪的影子都沒撈到。
正搜索間,“紅軍”指揮所突然接到導演部通報:設置在指揮所后方一個山洞中的預備指揮所被“藍軍”破襲!
“紅軍”指揮員緊盯著地圖一看,從劉珪他們剛才活動的區域到預備指揮所,中間有一道天險——一條20多米寬的溝塹,正是“紅軍”忽略的路線,而劉珪他們真的飛越了這道“天塹”。
“紅軍”指揮員一聲苦笑:“這家伙,像狼一樣狠,又像泥鰍一樣滑。”(新華網廣州3月19日電 記者 王洪山 李宣良 王玉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