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8日,寒風凜冽。午后,冬日的陽光靜靜灑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重癥監護室內,病床上的孫波,雙目緊閉。
難道是冥冥中的期盼?12月8日13時40分,在遙遠的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中哈原油管道擴建和運行相關事宜政府間協議簽署。
28分鐘后,14時08分,心臟監測儀漸漸化成一條直線,孫波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面容安詳,溘然長眠。他停下了海內外不停奔波、不懈跋涉的腳步,終年52歲。
孫波作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是最早一批海外石油拓荒者。伴隨著中國石油走出去20年的步伐,他在海外征戰16年,從中東到南美,從非洲到中亞,轉戰海外四大油氣合作區;從投資業務到工程技術服務,歷經甲、乙方身份角色轉換。在中國石油海外大軍眾多將士中,有如此豐富履歷者,屈指可數。重大決策,運籌帷幄;談判桌前,游刃有余;項目一線,指揮若定,孫波被譽為中國石油拓荒的“海外少帥”。
孫波用短短52年的人生,鑄就了一顆石油報國的忠心,更為當代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作為孫波大學同學、室友,也是并肩開拓海外事業的戰友,中國石油股份公司副總裁兼中國石油海外勘探開發公司總經理薄啟亮評價說,孫波同志是一名杰出的、有突出貢獻的優秀海外人才,他的作風、品德、精神都值得石油人學習。
躋身國際油氣合作大舞臺
1996年6月,36歲的孫波遠赴伊拉克,擔任綠洲石油公司副總經理,邁出他在海外開展油氣合作事業的第一步。
彼時,中國石油“走出去”已成為戰略選擇。1993年,我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為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國石油亟須走出國門,進行海外油氣開發、合作。一批石油人肩負新的歷史使命,跨出國門,開始了海外拓荒、征戰之旅。
孫波是個地道的石油人。1983年7月,他從華東石油學院采油工程專業畢業分配到遼河石油勘探局,從沈陽采油廠攻關隊副隊長,一路干到廠長兼黨委副書記。這個擅于技術攻堅的小伙兒,是當時國內最年輕的采油廠廠長。
1996年,中國石油一紙調令,風華正茂的孫波義無反顧來到伊拉克。
當時的伊拉克,還在舔舐著海灣戰爭遺留的創傷,中伊油氣合作已然起步。孫波在伊拉克艾哈代布首次出海,短短兩年的破冰之舉,為13年后中國石油全球戰略布局突破中東,挺進戰后伊拉克石油市場,搶占了先機。懂技術、善管理、通外語的“少帥”孫波,在海外石油業界,嶄露頭角。
1997年,中國石油大踏步“走出去”,相繼獲得蘇丹、委內瑞拉和哈薩克斯坦油氣合作項目。一年后,孫波受命飛越大洋,調任中油國際(委內瑞拉)公司副總裁兼卡拉高萊斯油田項目總經理。
在這里,孫波遭遇與世界石油巨頭一較高低的嚴峻挑戰。當時的委內瑞拉為西方石油公司所壟斷。在當地人眼里,中國人只會開飯館、做小買賣。中國人有能力搞石油?西方石油大佬們聳聳肩,充滿了懷疑與不屑。
卡拉高萊斯項目是開發近50年的老油田,當時基礎產量僅3300桶/天,令美國公司也頗為頭痛,視之為“雞肋”。想在這樣的老油田打出油來,近乎天方夜譚。
孫波偏不信這個邪,他憑借技術專家的本領,帶領中方團隊采取注水、分層設計、分層作業等革新手段,使原油產量直線飆升10倍,達到4萬桶/天,創該地區項目產量高峰。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樹立了中國石油的嶄新形象,引起海外石油界一片驚呼,令美國同行刮目相看。中國企業在海外贏得了尊嚴和自信。
大洋彼岸,中國打破西方的石油壟斷,穩穩地占據一席之地。此后,中國石油海外拓荒之路不斷向縱深發展,孫波踏著中國石油闖蕩全球的節拍,風雨兼程,砥礪前行。他將人生之路,乃至最后的生命,深深嵌進中國石油的海外拓荒路。
孫波馬不停蹄,先后出任中油國際(尼羅)公司總經理、蘇丹工程建設項目協調領導小組組長等要職,在他帶領下,一處處枯井絕處逢生,煥發新的生機。蘇丹黑格里油田快速上產,高峰期年產量超過1500萬噸,占當時中國石油海外項目產量的60%左右。
2004年1月,孫波擔任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身份從“甲方”轉變成“乙方”。經歷了海外創業的錘煉,他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EPC總承包商的能力與水平愈發純熟,為海外石油工程建設的運營和中國石油一體化優勢的擴展傾盡心力。
2011年,中國石油海外油氣作業年產量達到1億噸,權益產量突破5000萬噸,“海外大慶”宣告建成。從白手起家,到與國外石油巨頭同臺競技,中國石油用20年走過西方發達國家百年石油發展史。孫波和一批海外石油人,用忠誠、責任與奉獻,為海外石油巨人融注了奔流不息的血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