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戰,身先士卒不畏難
汶川地震發生后,都汶路全線中斷,救災物資、搶險人員需要繞道雅安,翻越夾金山,得多花3天時間才能進入汶川。其中,“老虎嘴”至“徹底關大橋”的18公里道路,多處塌方,峽谷兩岸巨石懸頂,飛石不斷。州委、州政府貼出“招賢榜”,多家施工單位望而卻步。
危難之際,夏春喜把民兵突擊隊拉上了都汶路。重型機械進不去,施工全靠鋼釬、炸藥。那些天,夏春喜吃住在工地上,93天晝夜施工,讓河道水位降低10多米,一舉打通“徹底關”的瓶頸。這一場戰役,他瘦了9公斤。
打通了通往外界的搶險道路,夏春喜卻并不滿足,他惦記著要為當地群眾尋找一條通往未來的發展之路。
2010年初,夏春喜在阿壩縣阿壩鎮調研時得知:該鎮五、六、七村的群眾,多數是近年來從外地遷入的人口,主要以采挖藥材為生,因為沒有固定的產銷渠道,藥材難以賣到好價錢,有的人家連基本生活水平都難以維持。
困難群眾的境遇,壓得夏春喜胸口陣陣發緊,他圍著鎮子轉了好幾圈,一個想法浮上心頭。他想到,要把軍分區的土地無償借給村民們建設藥材市場。可是,也有反對意見,“一沒有相關政策,二沒有上級指示,這可是在拿你的政治生命開玩笑啊!”
“讓人民群眾盡快富起來,過上好日子,這就是踐行我黨我軍宗旨的最好體現。”夏春喜與時任軍分區政委張勇研究后,果斷拍板,“干吧,所有風險我來擔。”
后來,藥材市場建成了,他又幫著招商引資,解決物流、融資等問題。如今,阿壩鎮的群眾坐在家里,就有人上門收購藥材,價格也有保證。夏春喜任職近5年來,軍分區幫助當地修建小型電站8座,修通公路178公里,架橋37座,為83個村莊改良牧道600多公里,舉辦大棚技術培訓班32期,減免各種醫療費用達500多萬元,幫助10多萬農牧民過上富裕文明的新生活。
走基層,真心實意為百姓
2008年11月,夏春喜受州委領導委托,下鄉檢查“萬名干部送溫暖”活動。來到壤塘縣阿詩瑪村,他了解到駐村干部以吃不慣藏餐、喝不慣酥油茶為由,經常到外面購買食品,開小灶,乃至到群眾家里走訪時,也只喝自己帶的水。
夏春喜認為:“這不是生活習慣的問題,是對藏族群眾的情感問題、態度問題。”在他的提議下,軍分區廣泛開展了“三學三送、三進三包”活動,即學藏語、學藏歌、學藏舞,送政策、送醫療、送科技;進寺廟、進村寨、進學校,包教育、包穩定、包脫貧。
在軍分區獨立營駐地,有一位70多歲的藏族阿媽,名叫曲珍,膝下無兒無女,長期靠接濟為生。夏春喜得知后,把老阿媽認作老大姐,每次到獨立營檢查工作,都要前往老阿媽家走訪、看望,還帶著醫療隊員為她體檢、看病,周圍鄰居都說:“曲珍阿媽真是老來有福啊!”
夏春喜常說:“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你真心相待,就沒有解不開的疙瘩。”(楊連元)來源:工人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