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麗鸝 姚雪青
2012年12月04日08: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現在只做常規產品就一定會虧本,但又不能不做,不開工虧得更多
像鼎盛這樣的中小工業企業在盛澤有2500多家,中小工業企業納稅占全口徑財政收入的比例為50.8%,中小工業企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約為70%。可以說中小企業的運行情況直接關系到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走在盛澤鎮的馬路上,經常能看到來來往往的貨車上裝著一捆捆白色的坯布。盛澤本地人顧先生說:“盛澤的產品主要以化纖絲、白坯布、里料為主,價錢低廉,處在‘為他人作嫁衣’的被動狀態!笔傻拇蠖鄶抵行∑髽I都是生產這些附加值低的產品,利潤空間狹小。
企業家對利潤是最敏感的,吳建華算了一筆細賬,以每米銷售價51元的常規產品14654素縐緞為例:原料109克,市場價39.42元,約占產品成本價的75%;人工成本合6.5元,約占13%;電費1.5元、煉費0.8元,約占4%;需繳納國稅1.12元、地稅0.76元,約占4%;財務費用2元,約占4%。算下來成本需52元左右,比銷售價51元還多了1元錢,這還不算房租和機器折舊費等固定成本。“現在只做常規產品就一定會虧本,但又不能不做,廠房在那、機器在那、工人在那,不開工虧得更多!眳墙ㄈA說。
用先進機器替代人工來應對工資上漲,但原材料價格大起大落吃走了利潤
再翻開企業2005年的賬本,其它各項費用基本差不多,相差比較大的是,當時一米素縐緞的原料成本只需28元左右,比現在便宜11元還多,人力成本是8元左右,比現在還貴1.5元。
維修工吳軍2003年來到鼎盛工作時的工資是2600元左右,現在是4600元左右,工資漲了2000元。為什么這幾年勞動力成本上漲很快,但是鼎盛的每米絲綢的人工成本卻在下降?“2005年用的都是有梭織機,需要的工人數量多,我們不斷用先進的劍桿織機替代有梭織機以減少工人數量,來應對工人工資上漲。”吳建華說。
這樣算來,與2005年相比,一米素縐緞的成本上漲最快的部分是原材料!霸牧系膬r格波動非常大,從最便宜時的11萬元/噸,到最高點時的45萬元/噸,最近回落到每噸35萬元左右。這對于制作工序復雜、生產周期較長的絲綢產業來說,非常不利。假如在高點時進貨,在低點時售出,就賠大了!
吳建華說,原材料的波動很大程度上受到期貨市場以及投機商等的炒作影響。對絲綢紡織產業來說,原材料市場并不大,用幾千萬元的資金就能撬動。廣西和浙江嘉興繭絲綢市場成立的初衷是調節余缺,但是現在顯然已經偏離了這個目標,價格的變動主要是前期過度炒作的結果。目前商務部正在為穩定物價做出努力,很多企業也都希望能加大力度遏制炒作行為。
“開發附加值高的特殊商品才有錢賺”,利潤倒逼企業轉型
常規產品不賺錢,盛澤紡織企業老板都知道,因此紛紛開發附加值高的特殊產品。盛虹集團的黑色記憶纖維、華佳集團的抗皺真絲面料、福華織造的錦綸織物、向興紡織的防寒面料……盛澤的企業都在研制自己的看家面料。“一米布多賣幾塊錢,抵得上新上幾十條生產線!边@是盛澤紡織企業家們心照不宣的秘密。目前,盛澤每年共生產85億米布,其中15億米是各種有特殊工藝的流行面料。
鼎盛也把利潤投向了附加值高的產品,如色織塔夫綢,毛利可達每米15到20元,但是這類商品的需求量不大,每年大約為四五萬米。為了更好地轉型升級,鼎盛近年來也開始開發自己的“特殊商品”——宋錦。
為讓宋錦這種古老的工藝和現代化機械生產相融合,吳建華找了很多技工來改造織機,雖然改造不成功幾十萬的織機就廢掉了,但吳建華沒有停步。當這種色澤華麗、圖案精致的面料從織機里拿下的時候,吳建華卻不舍得把它賣出去了!斑@是我們自己的技術,我要用它做自己的產品,做自己的品牌。”于是在2011年鼎盛開始打造自己的品牌“上久楷”,用自己的面料開始制作箱包、禮品、服裝等。
然而,鼎盛自有品牌的箱包在市場上的售價與那些名牌箱包相去甚遠,路易·威登、古馳等奢侈品牌也有很多紡織面料的包,但仍比一般品牌的真皮包價格高出很多,這其中最大的差別就是品牌價值。鼎盛和它所要打造的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安荒苤蛔鍪袌鲂枨罅看蟮某R幃a品,還要開發附加值高的特殊商品才有錢賺。”這是吳建華樸素的生意經。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