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3%受訪者直言官員講“派頭”會引發社會仿效
為何會有一些官員們愛講“派頭”?調查中,34.0%的受訪者認為首因在於“存在官場腐敗和權力尋租”,30.7%的受訪者表示是“享受特權的快感”。其他原因還有:“脫離群眾”、“成為一種官場潛規則”、“熱衷形式主義和面子工程”、“周圍人阿諛奉承”、“相互攀比心理使然”等。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姜曉萍表示,官員愛講 “派頭”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因為沒有真正樹立“民本”的行政理念。官員講“派頭”,理念上就是沒有真正由“為民做主”,轉向“讓民做主”、“由民做主”。
“中國長期以來都存在‘官文化’和‘官本位’。” 姜曉萍說,“官本位”思想在有些人身上,就表現為通過一些符號、儀式把官和民區別開來。這些符號和儀式,一般體現為排場性的東西,會讓一些官員在面對下級、老百姓時,產生一種手握權力的滿足感、成就感。
南開大學周恩來管理學院行政系副教授馬得勇曾在韓國生活了6年多。他發現,韓國的等級觀念比中國強,但韓國官員卻普遍不怎麼愛講“派頭”。“據我了解,韓國許多高官經常是自己開車上下班。他們為什麼不講‘派頭’?那是因為這樣做的話,會適得其反,不但得不到普通人的尊敬,反而會被厭惡。”
“官員講派頭,其實是一種仿效,特別是仿效更高一級的官員。上級領導去哪兒都要警車開道,那下級也想要警車開道,這就是上行下效。”馬得勇說。
調查中,95.3%的受訪者擔心官員講“派頭”會引發社會仿效。
姜曉萍認為,官員講“派頭”,首先會影響老百姓對政府的評價,損害政府公信力。官員講“派頭”,就拉開了官和民的距離,也不利於政民溝通。官員愛擺架子和排場,更會加深官和民之間的隔閡。“講‘派頭’很多都是個人的行為,但小部分人的行為,往往會影響老百姓對政府的整體評價。”
專家建議通過制度設計規范官員行為
調查中,43.5%的受訪者直言,官員講“派頭”容易引起腐敗。42.0%的受訪者建議揪出“派頭”背后的腐敗行為。
“官員要樹立一種新的執政理念,要建立起對群眾合法權利的敬畏。” 姜曉萍建議通過制度設計,讓官員想追求“派頭”都追求不起來。“官為什麼能講‘派頭’?還不是因為手裡有那點權力?所以還是要通過制度設計,明確劃出權力邊界,規范官員行為。”
程敏認為,要解決官員愛講“派頭”的問題,需要加強官員的廉政教育和考核,也需要更多有素質的領導人起到帶頭作用。廉政奉公不能僅僅是一個口號,而要成為一種考核指標。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讓更多群眾和媒體有通暢的渠道參與監督。
姜曉萍覺得,社會現在的總體趨勢還是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我們已經明確提出要建設服務型政府,官員要從一個“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變成一個腳踏實地的服務者。我們現在進行黨風廉政建設,包括“反四風”等,在一定程度上觸動了官員的靈魂,驅使他們轉變理念、規范自己的行為。官員現在越來越看重群眾的口碑和認同度。而且,社會的輿論監督途徑越來越多,這會給官員一種壓力,迫使他們對自己的做派有所收斂。(黃沖 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