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1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連雲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白力群代表
搭建城鎮合作的新平臺
城鎮化形成了,城鎮建立起來了,還必須加強城鎮之間的聯系,擺脫孤立發展。目前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說到底也是基於地緣戰略方面的城市間的區域合作。
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提出之后,很多的省區都紛紛希望同其接軌,但大多數的城市主要以宣傳推介、研究、爭取政策上的支持為抓手,真正搭建經濟平臺的並不多。為了更好地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必須將企業利益、國家使命和區域合作三者結合起來,出臺保稅、融資、保險等貿易便利化政策,提升沿線城市載體的綜合服務功能。推動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用好絲綢之路經濟平臺,通過建立完善、高效的協調及信息共享機制實現互惠共贏。
(記者 趙 兵)
生態保護
堅持生態文明,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
河北省衡水市市長楊慧代表
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這給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機遇,也賦予城鎮化新的內涵。
以往,在工業文明的支配下,雖然許多城市得到了迅速擴張,但也出現了很多“城市病”,這樣的城鎮化建設與人性化的理想相去甚遠。實質上,城鎮化並不是要表達人類戰勝自然的雄心,更不是一味從自然中索取資源,而是要在發展中進一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為此,今天積極穩妥推進的“城鎮化”,就必須吸取過往的種種教訓,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城鎮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堅守生態紅線,放大生態優勢,注重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記者 楊 柳)
福建省南平市市長林寶金代表
建立生態保護激勵機制
現行國家政策對保護生態環境的激勵不夠明顯。從“誰保護、誰受益”來看,往往因為對保護的補助不足,造成受益不到位。從“誰受益、誰補償”來看,因為缺乏規范的補償機制和指標體系,上下游之間往往難以協商,補償不到位。從“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來看,往往污染嚴重的地方,國家把它當作硬任務集中整治,人財物向這些地方傾斜。從現有法律規定來看,對資源與環境破壞行為作出處罰的規定多,但對保護生態的扶持和激勵的規定比較少。
用法制建設來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行為的激勵,建立多元化的補償機制,調動保護生態的積極性,強化生態保護的正面導向,促進全社會保護生態、共同建設生態文明的美好家園。
(記者 蔣升陽)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