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 忠 王建新 劉裕國 劉志強
2013年04月25日07: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反應迅速,科學高效。從汶川到玉樹到蘆山,中國在總結中提升,健全法律,完善機制,危機應對體系日益成熟
地震后僅2個小時,第三軍醫大學醫療救援隊首批36名醫護人員、5輛應急救援車就在重慶集結完畢,迅速進發,成為首支抵達災區的省外醫療救援隊伍。這次,他們第一次將野戰手術車開進震中村莊,一天時間就巡診1300多人次,處理傷員130多人次。
不僅是醫療救援,幾年來,在總結汶川、玉樹抗震救災等經驗基礎上,我國在反應速度、物質準備、技術裝備、聯動機制等諸多方面,應急力量和能力都大大增強。
這是一份蘆山地震后1個小時左右的很不完整的“應急時刻”:
20日8時03分,震后1分鐘,中國地震局發布自動地震速報信息﹔8時16分,發布正式地震速報信息﹔8時20分,啟動地震應急I級響應。
強震發生僅僅10分鐘,成都軍區及四川省軍區抗震救災指揮部同時成立﹔武警四川總隊所屬官兵就近展開救援……
8時30分,公安部啟動Ⅰ級響應機制。
1小時內,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交通運輸部等救災指揮系統各相關部門全部到位。
9時18分,成都軍區兩架直升機從基地起飛,偵察災情,為救災提供信息依據。
震后不到半小時,四川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省委書記王東明、省長魏宏等領導率隊趕赴災區一線。
處變不驚、沉著應對,反應迅速、高效有序。2003年暴發非典疫情后,又經歷了汶川、玉樹地震及舟曲泥石流等特大自然災害的突襲,中國不僅從災難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更在深刻思考、積極改進,其中最重要的是不斷健全法規、完善機制。
2005年,《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出臺﹔2007年,突發事件應對法通過﹔2008年汶川地震后,國家立法機關修訂防震減災法,並特別選擇在2009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這天正式實施。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健全突發事件應急體系。
預防與處置並重、常態與非常態結合,完善了應對突發事件尤其是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的法制保障。
隨著法制的健全,突發事件監測預警、應急信息報告發布、應急決策和指揮、應急響應、公眾溝通與動員、應急保障、恢復與重建等機制逐漸建立並不斷完善。
蘆山地震后,民政部門組織的首批3萬頂救災帳篷、5萬床棉被和1萬張折疊床快速運抵成都﹔交通運輸部門全力搶通受損路段,通往災區高速公路優先安排搶險救災車輛通行﹔國土資源部組織40個工作組300余人,分赴36個縣(市、區),開展次生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監測預警和搶險避災等工作……
蘆山抗震救災高效有力,科技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從汶川到玉樹到蘆山,外媒“驚訝”於中國抗震救災行動的日益有力有效,但它並非一夜發生。30多年改革開放不僅堅實了我國抗擊特大自然災害的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也帶來了國家管理能力的提升和政府執政理念的變化。
蘆山抗震救災所呈現的新實踐、新突破,又是一次特殊檢閱。
開放自信,成熟理性。從汶川到玉樹到蘆山,災區人民堅忍頑強,全國人民守望相助,國家力量和公眾力量交匯融合,中國展現新風尚
“我不哭,我很堅強。”互聯網上,一張地震中受傷的小女孩照片感動人們,透過血跡中純真的笑容,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自信與堅強。
越來越多的人為災區“加油”:蘆山不哭、雅安雄起!
在蘆山縣龍門鄉晨陽希望學校,黃國強夫婦在操場邊上支起兩口鍋,熬了一鍋綠豆粥、一鍋白粥,免費提供給避災的鄉親們。黃國強的妻子說:“看到操場上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就把家裡的爐子拉來了。”
從汶川到玉樹到蘆山,災區人民不屈不撓、堅忍頑強﹔全國人民不離不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次次彰顯了中華民族眾志成城、共抗天災的勇氣和信念。
成都街頭自發獻血的市民排成長龍,地震當天傍晚補足血庫﹔汶川的數十位“的哥”,車裡裝滿水和方便食品趕來了﹔青海玉樹搶險救援隊也趕來了。這些受過幫助的人說“也要去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政府部門、企業、民間組織、個人,來自各地的捐款、捐物等,匯聚成愛心長河,涌向雅安……“我們都是雅安人!”熟悉的口號又一次響起。
從汶川到玉樹到蘆山,今天的中國,更加開放而自信。
蘆山震后53秒,第一條震情微博就已傳上網絡。
震后3個多小時,政府便召開了首次新聞發布會﹔此后,省、市、縣三級每天召開多場新聞發布會。
抗震救災指揮部及時公布總值班室應急電話號碼以及郵箱地址等。
境內外媒體紛紛深入一線“現場直播”。
真相跑在謠言和恐慌前面,傳遞著信心和力量。
今天的中國,社會更趨成熟與理性。
地震發生后,網上很快就有了理性的聲音,呼吁讓出成雅高速“生命通道”,莫去現場“添堵”﹔號召少打電話多發短信,少擠佔災區電訊資源﹔提醒不要過多干擾救援人員。
今天的中國,社會公眾救災響應的自組織能力,也勝以往。
從汶川到玉樹,眾多志願者忙碌的身影給我們留下深深感動。今天,他們又快速行動起來支援蘆山災區,並更加理性有序。
逝者安息,生者堅強。從汶川到玉樹到蘆山,面對災難,團結、堅忍、樂觀、感恩等情懷,總是讓人動容。
地震中,蘆山縣龍門鄉青龍村村民劉維英開的副食店被砸壞,但她硬是搶出發電機,為附近鄉親提供電源。“我們經歷過汶川地震,除了有些緊張外,倒沒有什麼怕的,相信過不了多久一切都會好起來。”劉維英說。
20日9時52分,在雅安市人民醫院,一名孕婦在急救車棚內誕下一女嬰,母女平安。新生的“地震寶寶”預示著新的希望,她告訴人們生活還在延續,生命柔韌而頑強。
是的,一切都會好起來。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四川省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