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国产成人无码中文理论,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国产成人热舞在线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地方要聞

海南搭上國家“2011計劃”首班車

彭青林
2013年04月17日08:30   來源:海南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協同創新如何開展?

小機構、大網絡:八大平臺為三沙建設服務

去年6月,在中心成立之前,為維護我國海洋主權,中國(海南)南海研究院研究編譯出版了一本《黃巖島十問》,讓吳士存回想起來唏噓不已:“要是那時候就有協同創新中心,我們的工作會有效率得多。

這本總字數不到4000字的書,字斟句酌地解讀了中國對黃巖島主權無可爭辯的歷史和現實依據,駁斥了菲律賓對黃巖島主權的主張“既無歷史依據,同時也是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曲解和濫用”。但是,由於涉及到多類、多種語言、多領域的文獻、地圖、研究成果等,“我們做了很多不擅長的工作,也做了很多國內已有的重復工作,有的甚至要從頭做起,大大影響了研究效率”。

“如果是今天再開展這樣的課題,完全可以借助中心的力量,成立一個研究組牽頭,把課題分解到不同的平臺,由各個領域的專家在各自領域開展研究,再通過中心整合並共享研究成果。”吳士存說:“這樣的研究更迅速、更有效,避免重復勞動,有利於實現高效率、低成本,形成學科研究的新優勢。”

吳士存指出,過去,我國的南海問題研究一直存在老、散、偏三大難題:研究隊伍老化、研究資源分散、研究方向重歷史輕法理,而協同創新的研究方式將打破這種傳統格局,使南海問題的研究更加豐富起來。

同樣的感嘆在其他專家那裡也可以聽到。南海地區航行自由與安全合作研究平臺的首席專家、海軍指揮學院的馮梁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海軍指揮學院是海軍的最高學府,但過去單純從軍事角度為國家決策提供依據﹔而現實中,南海問題涉及政治、外交、法理等復雜情況,協同的工作方式正是其迫切需要的,所以特別願意參與其中。

“中心的特點就是小機構、大網絡。”沈固朝表示,中心只是一個協同創新的管理機構。在這個平臺上,研究人員、研究資源、學術成果都可以進行充分的交流,並用新技術把研究網絡連接以來,打破傳統的地理空間研究格局。

協同創新的另一個重點是人才的交流,但這種交流也不同於傳統的人才交流。“新機制下的人才交流是動態的。”沈固朝表示,例如中心為海南培養相關人才,不能是簡單地送幾個年輕人到海南工作,而是打破單位的限制,讓更多的研究人員為海南開展工作。通過講座、課題參與、派遣教師、設立研究點等多種形式,不僅讓年輕人,也包括高級研究人員為海南服務。

“打個比方,就是在南京可以做海南的研究,在海南也可以掌握世界的動態。”沈固朝舉例說,通過網絡化的管理手段,南京大學的研究者可以直接查閱遠在海南的南海研究院的資料庫,也可以直接與三沙市的漁民、科研人員等進行對話。而海南甚至三沙市的決策者、建設者,也可以直接參與南京、北京等地研究成果的討論和分析,對決策提供支持。

事實上,2011年海南省政府就與南京大學達成了省校戰略合作,其中就包括在南海研究和開發建設上開展合作。而王穎院士等南海研究專家,對海南岸線的深入研究,以及三亞、洋浦等港口規劃選址問題中的重要研究成果,都是雙方合作和科研成果轉化的良好范例。但此次協同創新中心的建立,將雙方的合作推到了新的水平。

據悉,中心正在準備組織幾個平臺的研究人員到海南和三沙市開展調研。沈固朝認為,海南省、三沙市是南海研究的現實依托和行政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心八大平臺的研究都與南海和三沙的開發與保護直接相關,都可以為三沙的發展建設服務。

入選“2011計劃”的啟示

小省也可融入大平臺:海南科研創新實現突破的新契機

隨著中心通過評審,中國(海南)南海研究院正醞釀著一系列“大動作”。今年1月,南海研究院北京分院揭牌﹔同時,該院加大了人才培養的力度,還儲備了一大批南海問題研究的課題……“海南進入‘2011計劃’的重要意義必將逐步顯現,我們要牢牢抓住機會,提升在學科領域的研究創新能力,為國家戰略和海南發展服務好。”吳士存對南海研究院的發展充滿信心。

信心來自海南的獨特優勢。作為南海問題政策與戰略決策支持平臺的首席專家,吳士存認為,海南處於維護國家南海主權、加快南海開發和保護的實踐工作的前沿,因此南海研究院在學科研究上更加緊貼國家的決策需求,且已經成為國內南海問題重要智庫和國家維護海洋權益智庫之列,在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決策支持上比一般高校更有優勢和長處。

由南海研究院牽頭開展工作的南海問題政策與戰略決策支持平臺,也使得海南在當今國家學術創新前沿有了一席之地,在南海維權、維穩,加快海洋經濟開發和海洋環境保護方面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

“通過這個平臺,海南可以組織各方研究力量開展服務於海南的研究。”吳士存說,這有助於破解海南這樣一個小省開展前沿、尖端研究的瓶頸。

在他看來,小省由於人才、經費、研究資源有限,過去開展科研創新的思路是“有多少資源就辦多少事”,“看著錢包下菜單”。而通過協同創新中心,今后科研創新的思路應該變為先考慮“要做什麼事”,然后再考慮需要調動哪些資源來辦成這件事,“先點菜,后買單”。

“融入這個大平臺,小省也可以做大研究、前沿研究,做以前做不了的事。”吳士存表示,南海研究院準備開展的課題中,就有九段線法理証據鏈搜集、爭奪國際學術界主流話語權等過去在資源、資金、機制上都不可能實現的研究項目,在更短的時間內取得科研成果。

與此同時,借助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的平臺,有利於展示海南在南海研究方面的學術成果,有利於海南的研究機構與國內其他機構互通有無,積極引進國內最新的南海研究成果,也有助於及時將南海研究中發現的新問題、新形勢及時反饋給協同中心,予以解決。

吳士存進一步表示,此次海南參與“2011計劃”,也對提升海南的協同創新能力,實現科研創新的突破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除南海研究院外,全國有167個協同創新中心,其中包括由海南大學等單位牽頭成立的3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目前正在培育階段,省財政也給予了專項投入和支持,但目前與通過國家評審的中心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省將加大培育力度,推動科研成果的創新和轉化,力爭在今后通過國家評審,為海南科研創新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協同創新中心是未來高校創新的方向,海南要緊緊抓住機會跟上。”吳士存從親自參與評審和答辯的經歷,看到了海南取得突破的優勢。他表示,開展協同創新,首先要有開放包容的觀念,不拘一格吸引人才,組建一個強有力的科研團隊。其次,海南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把海南的獨特優勢資源整合起來,如熱帶農業、南繁育種等,在某一個領域或方面形成優勢,從而帶動海南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融入協同創新的大平臺,充分開放研究資源,調動各方研究力量,小省也能走在國家科研創新的前沿。”吳士存對此充滿期待。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地方要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