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體系”助力愛心專業化
10年前,在北京東直門長途汽車站,老人謝亮在街頭用紙牌子“義務指路”的故事感動過很多乘客。如今,在同樣的地方,一個藍色的志願者服務崗亭和一支志願者團隊正在為往來路人提供服務。
“每天都有3至4名志願者輪班上崗,一年365天不間斷。”負責東直門服務站的“星星之火志願者協會”志願者吳秀敏告訴記者,當年的長途汽車站已經發展為交通樞紐,義務指路的任務更加繁重。
“為了保証這項志願服務活動常態化、志願者參與來源更廣泛,每個志願者都進行實名注冊、競爭選拔、上崗培訓,同時記錄每次上崗服務時間、累積服務時間。”吳秀敏說,目前,“星星之火志願者協會”50余名長期服務的志願者中有老人,有學生,還有曾經的奧運志願者……
“星星之火志願者協會”所在的北京市東城區是全國136個首批志願服務記錄制度試點地區之一。在北京,已有170萬名志願者實名制注冊,10295名志願者開展了志願服務記錄試點等。
“志願服務記錄改變了志願服務碎片化、志願信息資源不共享的狀況,幫助志願者與志願項目之間迅速對接,節約了志願者招募成本,增加了志願者服務的可靠性。”北京市志願服務指導中心副主任張楠說。
道德建設進入全新階段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說,如今公民的道德行為變得更加有計劃、有組織,並且開始出現“志願者服務記錄”等量化指標和專業化的理論指導。參與公益活動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道德建設被自覺地融入日常行動中。
中國倫理學會秘書長孫春晨認為,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社會道德也將隨之走向進步。人們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后,會更加關注道德文化,並主動參與道德建設。
“我對於未來的道德發展非常樂觀。”王振耀說,“單純從現象看,近年來道德失范事件暴露得越來越多,這說明人們對道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要求越來越高。”他認為,依托於充滿活力的年青一代,更加平民化、常態化的道德建設正在煥發強大的生命力。(新華網北京1月24日電 記者:趙琬微、郝靜、段菁菁、常亦殊、李俊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