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企業對保護知識產權的呼聲越來越高。然而,面對“成本壓力”和“意識不足”,企業頻頻遭遇知識產權侵權之擾。
保護知識產權是維持企業自主創新的重要動力,黨的十八大報告已明確提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而這不僅需要制度硬件的支撐,更需要意識軟件的推動。
維權成功難挽經濟損失 受害方的無奈誰來解?
雖是周末,但江蘇吳江盛澤新星絲織廠依舊一片繁忙的生產景象,每米售價十余元的“韓國絨”(超柔割絨布)伴隨著機械聲如水般流出。然而,該廠負責人沈巧根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原本可獲得的超額利潤因設備零件調試商的侵權行為告吹了。
經過了六七年的反復“琢磨”,前后投入百萬元的研發支出后,該廠終於在2008年研發出可以生產“韓國絨”的織機。
為了保持其在同行業的領先地位,該廠不僅與內部員工簽訂了保密費用高達幾十萬元的保密協議,在委托蘇州三和宏達設備有限公司對設備零件進行調試時也專門在協議中明確了保密義務。
但在利益的誘惑下,蘇州三和宏達設備有限公司卻在2009年9月至2011年1月期間,利用其在安裝調試過程中獲取的吳江盛澤新星絲織廠的非公知技術,為其他企業生產、改造相關設備。
同質產品的出現,迅速壓低了市場價格,使其從2008年的每米接近30元降至如今的16元左右。“以前每米能賺十幾塊錢,現在隻能賺一兩塊錢。”沈巧根說,“研發了六七年,沒幾天工夫就讓別人給抄去了。我當時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整個人都傻了,真是欲哭無淚。”
在充分的証據支撐下,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於2012年底判定蘇州三和宏達設備有限公司構成侵犯商業秘密罪。但法院認定的吳江盛澤新星絲織廠的經濟損失僅為研發費用和侵權設備配件回購費用共計69萬元。“但實際上,研發費用的損失只是一小塊,價格的快速下降,讓我們損失了至少上千萬元。”沈巧根說。
面對這個打贏了的官司,沈巧根顯得有些無奈。“雖然不滿意,但總算有個結果。我已經很慶幸了。國內這種官司能打贏的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