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齊家
2016年12月29日08:30 來源:光明日報
2014年7月4日,習近平主席在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的演講中指出:“倡導合作發(fā)展理念,在國際關系中踐行正確義利觀。‘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在國際合作中,我們要注重利,更要注重義。”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出自《禮記·大學》。《大學》講的是君子修齊治平的學問,對于治國之道也有詳細的論述,其論述的根本就是認為治國之道“德本財末”,“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因此,《大學》認為,聚斂財富民眾就會離散,施舍財富民眾就會凝聚。
當然,《大學》也強調(diào)財富和生財?shù)闹匾裕菑娬{(diào)生財有道:“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于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災)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這段話大意是說,生產(chǎn)貨財有大原則:生產(chǎn)者多,食用者少;制造得快,使用得慢,那么貨財就充足。仁愛之人用財富發(fā)揚自身的德行與事業(yè),不仁的人不惜喪身以求發(fā)財。從沒有在上位的人好仁德而在下位的人不好義德的,從沒有好義德而事業(yè)會不成功的,也從未聽說國庫里的貨財不是國君所有的。春秋時魯國的賢大夫孟獻子說過:“家里有四匹馬的馬車的官員,就不應養(yǎng)雞與豬以牟利了。有資格在祭祀時使用冰塊的貴族家,就不要再畜養(yǎng)牛羊了。擁有一百輛兵車的貴族,就不應該豢養(yǎng)聚斂財富的家臣。與其有搜刮錢財?shù)募页迹蝗缬斜I竊錢財?shù)募页肌!边@就是說,國家不應把財貨看成利,而要把道義看成利。掌管國家的官員而致力于與民爭利和斂財,一定是從小人的誘惑開始的。國君也是想著要國家好起來,卻使用貪財?shù)男∪巳ブ卫恚欢〞衼砀鞣N災難與禍患。到時候縱有賢能之臣也沒有辦法了。這也就是說,國家不要把財貨看成利,而應將道義看成利。
以上道出了儒家一貫的觀點,即治國平天下的根本,在于官員們的道德修養(yǎng)。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提倡“見利思義”“見得思義”。孟子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荀子說:“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
《大學》與孔孟以義制利的思想是一致的。《大學》提出具有“絜矩之道”的優(yōu)秀管理者具有的五種法寶:與民同好惡;散財于民,不與民爭利;以善為寶,以義為利;見賢能舉,舉而能先;見不賢而能退,退而能遠之;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也都是以義制利、先義后利的具體體現(xiàn)。這五種法寶直至今日,依然是優(yōu)秀官員的重要內(nèi)涵。
(郭齊家,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