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戎
2016年12月05日15:35 來源:人民網(wǎng)-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qū)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呂青承認,工作中要完全禁絕別人“說情”是不現(xiàn)實的。多年的工作讓她悟出一個道理:只要不貪,就沒有推不了的人情。(《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人情往來的“介質”,可以是單純的感情,比如相互間走訪;也可以是錢物,比如在節(jié)日或對方有啥“大事”時,贈送禮金禮品。禮尚往來是我國的文化傳統(tǒng),《禮記》記載“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正因如此,在許多人看來,在情感的“驅動”下相互送點“禮”聊表心意,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對于領導干部而言,當警惕公權早晚成為還“情”的砝碼。
領導干部在工作生活中不可能不與人打交道,人情往來不可避免,正如呂青庭長承認的那樣,完全禁絕別人“說情”是不現(xiàn)實的。大多數(shù)領導干部對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赤裸裸的“錢權交易”,在心理上多會拒絕。但“禮尚往來”的錢和物,通常沒有直接的訴求目的,不是一對一的錢權交換,一回生、二回熟,在一次次“貼心”的情感表達中,似乎由生人變熟人,熟人變朋友,朋友更“親密”。隨著一次次“人情債”的累積,有來不能無往,“還情”的愿望就會在潛意識里生根。而當對方有所求時,有些領導干部就會念及往日“人情”,心存僥幸地用公權“還情”。對于別有用心的送禮人來說,“人情”投資最終達到了產(chǎn)生“腐敗收益”的目的。
正所謂“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領導干部不是神仙,和普通老百姓一樣也有“七情六欲”的需求,也有“難為人情”的時候,關鍵是在面對披著“人情”外衣下居心叵測的“人情”,能否不貪嘴、不伸手。這不僅是立場問題,也是世界觀問題,更是考驗領導干部的“試金石”和“分水嶺”。據(jù)有關部門統(tǒng)計,70%至80%的腐敗分子有收受“人情”的記錄,此時“人情”就成了他們收禮受賄的罪證,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對于領導干部而言,情誼再濃,不可越紀;往來再密,不可違法。身為人民公仆,不可能沒有人情味,但更不可沒有原則性,要牢記:人情往來應該是發(fā)自內心情感的一種行為,自愿付出的是個人辛勤工作賺來的錢,而不是公共資源。此外,還須施行長效的制度堅守。一方面,領導干部要在思想和行為上擰緊發(fā)條,拉緊思想韁繩,扎緊制度籠子,讓異化的人情在陽光下無處藏身。另一方面,對請托者也要提高行賄的成本,通過加強處罰行賄行為的法律制度建設,讓行賄者付出應有的代價。
作為領導干部,必須要把禮尚往來的“人情”當作一件大事來對待,找準正確的“往來”方式,任何輕視和漫不經(jīng)心都將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白居易在離任杭州刺史返鄉(xiāng)時,為自己收了一件小禮品而倍感羞愧,自責寫道:“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因為拿了這區(qū)區(qū)“兩片石”,就覺得傷了自己的“清白”。封建社會的官吏尚能做到這樣的境界,我們新時代的領導干部又怎么會看不清“人情”的厲害關系呢?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