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堅
2016年11月04日08:39 來源:光明日報
在廣大基層特別是農村地區,文化建設仍然存在嚴重短板。這些地區的文化生活如果不能大步趕上,就無法達成全面小康的要求。因此,推進面向這些地區的精準文化扶貧尤為迫切。
“文以載道,成風化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大力推進文化小康建設,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優質的精神文化生活。但也應當看到,當前一些地區文化建設離群眾需要還有不小差距,建設文化小康,重點和難點都在基層和農村地區。
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小到一個家庭、一個個體,既需要良好的物質生活保障,也需要良好的精神生活滋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很快,城市和發達地區文化活動、文化產品供給日益豐富,但在廣大基層特別是農村地區,文化建設仍然存在嚴重短板。這些地區的文化生活如果不能大步趕上,就無法達成全面小康的要求。因此,推進面向這些地區的精準文化扶貧尤為迫切。
沒有健康文化的滋養,很難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一些基層和農村地區雖然收入提高了,但是沒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的人國家觀念、集體觀念、家庭觀念淡漠,有的人黑白顛倒、是非不分,甚至參與到賭博、獵艷等低俗行為當中,有的人參與搞傳銷、信迷信,甚至出現整村“從事”電信詐騙的現象,等等。
更為嚴重的是,共同文化生活的缺失,還在一些基層和農村地區造成人際關系冷漠,進而影響到社群關系乃至社會秩序。沒有共同的精神追求,沒有良好的文化滋養,人與人之間無法形成人文和情感紐帶。近年來,一些基層和農村地區表現出來的唯利是圖、法治觀念淡漠等傾向,一些地方宗族勢力抬頭、甚至出現村霸和黑社會化現象,都與文化建設的缺失存在很大關系。
基層和農村地區的文化建設推進上之所以困難重重,究其原因,一是缺資金,一些地方將資金大量投入民生改善,忽視了文化建設。二是缺人才,優秀的文化工作者集中在城市和發達地區,基層和農村文化事業的吸引力還遠遠不夠。三是缺機制。一些地方文化建設存在重硬件輕軟件的現象,一說到文化建設就成了土特產展示,沒能挖掘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
將基層特別是農村作為重點,推進文化精準扶貧,必須作為一項戰略來推進,必須引起各級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吸引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要突出文化小康建設的公益屬性,通過政府主導,來推動文化設施的建設、文化活動的開展,以及文化人才走下去、進基層。更要針對農村地區人口年齡結構,做大量細致的調查工作,推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和文化產品。
推進文化精準扶貧,關鍵是要形成機制。不能時冷時熱,不能搞一陣風、雨過地皮濕。要充分調動城市和發達地區的優質文化資源,實現城鄉文化資源的共享;要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VR等先進技術手段,為基層和農村人群量身定制創新作品。通過常態化開展、人性化表達,真正使基層和農村人群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攜手共建“文化小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